很多人也许没有留意到,在甘蜜街和印度街之间,“藏”着一座清真寺,大约建于1837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证明——早在甘蜜街和印度街出现以前,当地就已经聚居了印度穆斯林。这座清真寺初期只是简单的亚答建筑,1876年改以木板为建材。后来,甘蜜街的店屋紧挨着清真寺两旁建起,印度街的店屋也在其后方建起,才形成清真寺被“藏”起来的局面。这座清真寺当年迎来许多伦乐、山都望、浮刹等地的马来人,他们都是靠海为生的人,每次到了古晋就把船停泊在砂拉越河边,然后到清真寺祈祷和借住。稍微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今天当地的印度社群经商的店铺,主要围绕着这座清真寺。甘蜜街这个部分,清真寺入口处两旁的印度铺子主要有香料铺、理发店、服饰店;印度街这个部分,紧邻清真寺后方的以布店、服饰店、书店和咖啡店为主。由此可见,印度穆斯林在古晋人数很少,早年这座清真寺就是这些印度人聚集的角落,也是精神寄托所在。上世纪60年代,它被官方命名为“古晋市清真寺”(Masjid Bandar Kuching),可是在民间,无论印度人、华人还是马来人,依然把它唤做“印度回教堂”。这个名字,毕竟是历史,也是大家的集体记忆。【蔡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