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古晋(这里指的包括前称为“砂拉越”时期),一般人会说是沿砂拉越河发展起来的。如果要从地理上再加强定义的话,或许还可以说是在“古晋河”(Sungei
Kuching)及“牙达河”(Sungei Gartak)之间发展起来的。可是,在今天的地图里,已经无法找到这两条砂拉越河的支流。早期聚居在当地的福建人都把古晋河称为“后面河”,这条河其实比牙达河更小,根据早期的画像显示,它就从大伯公庙旁边流过,在今天的华族文物馆旁边连接砂拉越河,而古晋河旁边到今天下横街这一段海唇街,就是古晋老街最早的段落。1928年,古晋河填平。根据一位老古晋在上世纪20年代的现场目击,这条河就是今天的神庙街(Temple Street),再上去就从现在的Medan
Pelita停车场(早期的丽士戏院前)转个小弯,延伸到圣玛莉学校(St. Mary
School)前方就变浅消失了。古晋河填平后,河口出现过一间由当年的建筑界名人陈文甸所拥有的蚬标(Shell)文甸油站,位置就在今天大伯公前面这一段河滨公园的白钢犀鸟水池处。至于当年填平古晋河的原因,官方说为了发展,民间说为了破坏大伯公庙的风水。你说呢?【蔡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