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情愿走过”的博文

情愿走过087 | 岁月留下的老区

社区住满了人后,就有了呼吸,年日久后,当然也是会老的。社区是怎么老的?大抵就是建筑看来款式老旧,墙上斑驳积垢,新行业不太可能进驻,人潮也逐渐减少,在特定时间街巷间膨胀着冷清的感觉。但较之新的社区,老区又透着温度,总有某些年龄相当的人,某个时间一定要回来走动,碰触空气里刻记在砖瓦之间的回忆,以及那些挥手寒暄。走在这样的老区,有时一回眸,发现岁月还是有情,给我们留下金钱买不到的人情。【蔡羽】

情愿走过086 | 深秋温暖

那时正值深秋,潮水退到天边的午后,望着裸对苍天的沙滩,四下清冷得只剩秋风呼啸。我怀疑风已经被冻成透明的绵细的针,竟可穿透风衣扎在我的肌肤上,当下我大概就走在诗词寒风刺骨的意境里。一股悲怆的心情正待涌现,眼角突然闯入人影,很远的沙滩上当是妈妈牵着女儿的小手,边走边捡拾贝壳,偶尔脸颊贴近说些什么。 我总算在那个无意闯入的秋天,发现难得的一点温暖 。【蔡羽】

情愿走过085 | 石磨里的岁月小秘密

  老店翻修,流传很久的秘密揭露在望。邻近的街坊说,巷子里原有一口百年古井,就在这老店的大厅之下。不信?看看大厅下凹的地面,那弧度就是古井的暗示。翻修工程开始后,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挖开那下凹的地面,结果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古井,倒是挖出深埋土中的一台石磨。早年不少家庭都有石磨,一台石磨重达数百斤,有趣的是 何人如此大费周章,将石磨埋入地底 ?老店翻修完成后,石磨作为摆设品,搁在店后方的天井。阳光探入时,石磨带着岁月的小秘密,安静的偎在光影间,任凭想像。

情愿走过084 | 追风的往事

大人把沉甸甸的头盔,套在我的头上,系好。颈椎立刻有了压力,抬头转头都变得慢半拍。大人用力踩几下摩托车的启动杆,然后略回头大声交待“抱紧了”,我双手用力环抱着大人的腰,有点老旧的本田摩托车就开动了。当年路上的汽车也不多,通常一路同行无阻,即便坐在大人的身后,还是可以感觉扑面而来的风把脸部的肌肉抓得紧紧的。遇上雨天比较麻烦,穿着宽宽不通风的雨袍,其实并不好受。倒是雨水经常泼到脸上,带来一阵透凉,那感觉还是挺好玩。后来,家里的大人陆续买了车子,摩托车逐渐从我家淘汰了,在路上追风的故事,也跟着过去了。【蔡羽】

情愿走过083 | 讨海人

  大海是辽阔的,是波涛汹涌的,我只能如此理解。我不曾扬帆出海,对于海浪汹涌的画面,只能透过电影加上想像。仅有的几次近海航行,不到三个小时,其中一次竟体验了晕船之苦,同行一位渔民出身的长辈,忍不住笑我。那以后,我对呆在船上长期摇晃的讨海人,特别心生佩服。而“讨海”一词,用得诗意,也用得深意。面对茫茫大海,人类何其渺小,说征服大海那是在说梦话,倒不如谦虚一点,向大海讨一点什么,生活得以安然度过,那已经很好。所以讨海人每逢回到岸上,总要到妈祖庙,上一柱香感谢妈祖保庇。【蔡羽】

情愿走过082 | 公共电话亭下的游子

  租住的房间里没安装电话,社区的公共电话是我和家人朋友联系的主要管道。三几个公共电话,经常只剩一个可以正常操作,我必须排队,偶尔听见排在前面的游子,说着话声音就哽咽了。我是感同身受的游子,特别是刚离家的一段日子,想家是生活里的大多数时候,握着话筒的手往往因为听见熟悉的声音,而微微颤抖。有机会独霸公共电话时,钱包又还争气的话,可以连打几通电话给家乡的人,边聊边投币,胸口是暖和的。回乡后,当然不必再用公共电话,手机也很快流行起来,人和人之间的联络通话或短讯方式,都是傻傻的当年无法想象的。今天的游子,大概不能领会当年那种麻烦与心酸。公共电话当然也逐渐淘汰,只是偶尔遇到时,那窄小的电话亭下仿佛依然站着游子的我,紧握着话筒,争取时间多说一些什么。

情愿走过081 | 集体创作

办公室对面是多层停车场,每次停车或取车之际,喜欢在三或四楼的高度,俯视老街的店屋群。百年的街和屋,经历过数个政权更替,岁月积累在杂乱无章的屋顶上,高高低低或长或短,深蓝浅红或叫不出名字的混色,店屋间还夹杂横空而出的飞龙舞凤,街景何其丰富。再加上不同角度和不同时间看,光线也来凑一脚热闹,倍感美得错落有致。记得有人问过我老街美在哪里?我想了很久,终于想通了——美,源于几代人的集体创作。【蔡羽】

情愿走过080 | 真功夫

经常混咖啡馆,不读书写稿工作或聊天时,我喜欢看咖啡师泡咖啡。从选择、烘焙到冲泡,咖啡乍看是手工,实则乃眼口耳鼻脑都必须参与的过程,更进一步理解它当然是一门艺术。把眼界拉阔,世事又有哪一件不是如此?因此我们看见真正的专业,必然具备同一个条件,那就是专注投入——而且是全情专注投入。唯有把一件事情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才有可能练达这方面的真功夫。不懂?去读武侠小说吧。【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