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答街和海唇街背靠着背,两条老街几乎是同步发展起来。“亚答”一名,源于早期这里都是亚答屋,1884年“砂拉越”大火后才改建成砖墙建筑。至于全然不同的英文名“Carpenter”,则由于这条街多木匠,每隔几步之遥就有一间木工店之故。时至今日,木工店已经转型为家具店,有者在其他地区另设木工厂。亚答街有浓厚的华族文化色彩,也是华族先贤早期南来的活见证。这里有潮州人的玄天上帝庙,有海南人的天后庙。这里也有华人老社团,早年广惠肇公会、潮州公会、码头工友公会、嘉应同乡会、大埔同乡会、海南公会、雷州公会等都曾经在这里设所。历史上,华族先贤到南洋,一般上先有庙,后组织公会,之后再办学。这条街也见证了这点,先后有广惠肇的益群学校(1917)、嘉应会馆的公民学校(1918)、大埔同乡会(前称“埔邑公所”)的大同学校(1923)、海南公会的琼侨学校(1930,后易名崇本学校)。可以想象,这条街的历史内容何其饱满,而当年孩子们的琅琅书声飘越亚答街时,就注定华族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了。【蔡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