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转个身,往回走,走到用卡带听歌的年代。
我开始听流行曲、买卡带,大约在八十年代末,王杰很红的时候。表哥喜欢王杰,接连追了他几个专辑的卡带,帮我省下买卡带的钱。我倒是花钱买了几个翻版卡带,也就是当时有个电台流行排行榜,叫翡翠龙虎榜的,每隔一段时期,就会有“有心人”把龙虎榜经常出现的那些hit
song录成卡带,大剌剌放到唱片行售卖。里面都是精选好歌,而且一般上比歌星的专辑还多录三几首,好像卖五令吉,当时买了觉得很划算。
真正开始买专辑卡带,应该是九十年代初四大天王的时期,最早买的可能是黎明或者郭富城,后来口味转换,买得最多的是张学友,再加上周华健。
印象里,那时一片卡带专辑不算贵,开始买的时候十令吉左右,后来逐步涨价到将近二十令吉。专辑和现在的CD一样,一片收录十首歌,卡带分成A面和B面,每面五首。听完A面,把卡带翻过来听B面。后来的收音机先进些,会自动翻面。
没有网际网络的年代,资讯也不发达,休闲享受的方式很简单,听歌就是一种。卡带虽然不贵,那时也不富裕,可是为了喜欢的歌手,还是忍痛花钱。卡带到手,简直当宝,小心奕奕放入收音机播放,不敢随意倒带,怕损害了磁带。就连装卡带的塑料盒,也严加保护,哪天盒面上出现细小的刮痕,也会心疼半天。
一遍一遍听着卡带,还拿着随卡带附送的歌词,卡带里面喜欢的歌,最后都可以背进脑。那时,听卡带仿佛是一种庄重的仪式。
多年以后大家聊起,原来都是如此。
07-03-2013《咖啡不加糖》专栏,刊登于联合日报的《自由言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