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刹那一黑


客厅的灯骤然暗下,突如其来的诡异跟着黑暗一下子填充整间房子,鬼片里猛鬼出场的画面在记忆中翻箱倒柜,成功的逼出我的恐惧感。所有这一切,仅半秒,过后恢复正常。

电视上的中国好声音,继续唱得深情款款,评审老师也照旧细心聆听,刚才的眼前一黑,仿似幻像。好歌连场,安抚不了我的心绪,不安滋长着,认定不可能平白无故黑一下,其中必定有戏。

想象力持续尾随不安游走,突然想起下个月就是预言中的世界末日。瞥一眼搁在桌上的报纸,风灾水灾火灾的新闻同时跃然纸上,末日前兆好像不是假造。房子之外,灾难是否慢慢掩近,准备杀我个措手不及,我可怕的想象力竟然朝这个方向追踪。

突然想上脸书,至少和外界联系一下,淡化独自在家的孤立无援。万一末日骤然来临,好歹也让世界知道有人独自在家被末日掉。

万幸中之大幸,脸书上线成功,说明太阳黑子还未阻绝人类的网际网络,稍微给世界末日的传闻辟谣。

脸书传来的消息,市区大部分地区都停电。一帧帧的照片里,靠微弱烛光撑住大局,力图完成一场婚宴、一顿晚餐或一场枯等。还好有脸书,大家可以互通声气,也互相打气。大家忙着汇报各自的状况,也不忘忙着猜测起因。各种疑惑循着网络爬来,再度牵动我的想象力。

不寻常的感觉又开始冒泡,准备揣摩停电背后的剧情。我赶紧派出理性,用高压的方式打压我躁动的想象,提出最寻常的理由,很官方的把停电归咎为某发电站的故障。

朋友来了讯息:这里停电了,你那边如何?

我回复:我在看着中国好声音。

朋友:你等着,很快你家就停电了。

不回复了,心里咒骂两句,倒是不情不愿的认可乌鸦嘴的预言。此刻起,我开始犹如长征的等待,等待真正的眼前一黑,等待天地回归最自然的状态。

唱歌的男孩和女孩,还在落力陶醉着。我的心思已不在歌里,眼看电视,心里却等着荧幕熄灭、情歌中断的一刻。这样看节目,越看越惊心,太突然袭来的黑和宁静,对我敏感的心绪有种致命的力道,足以衰弱我的神经。

我尽力稳住蠢动的神经,开始做最坏的打算。蜡烛、火柴、打火机的位置,在我的记忆里复习一遍。如果一时摸黑找不到这些救命草,离我最近的抽屉里其实有一支小手电筒,电力可能不是很充足,但足够我找到照明的蜡烛。最糟的情况,我还可以从抽屉里找到车匙,车子可以亮灯也可以提供空调。最重要的,我确定手机电源充足,这点特别重要。

完成作战策略的部署,心里稍宽。停电后的事,大概没什么挂碍。现在仅剩时轻时重的心里压力,那就是必须承受眼前一黑的惊吓。

为了分散注意力,我除了继续看电视,也一心二用翻阅报章,也没有停止挂在脸书上面。结果,我发现策略错中之大错,就是登入脸书,里面排山倒海的停电情报,分明给我倒米,停电的威胁如鬼魅随行,分分钟给我迎头痛击。

另一个错误是继续看电视。男孩女孩们唱得越落力,掌声更激越,分明就是正在制造停电时眼前一黑刹那的巨大反差。反差越巨大,惊吓肯定也倍增。

单凭想象就背脊一阵凉意爬上来。眼前一黑,世界突然在视线范围不见,唯一肯定存在的只有自己。想到那种被抛弃的孤独感,翻阅报纸的手不禁一震。

改变策略。关电视,房子陷入一片死寂,只有头上的吊扇细声哼呜着,以及被吹动的报纸那一点悉嗦。说来奇怪,刚才不断跃动的情绪,像一只找到安全感的猫,先是原地坐定,然后慵懒的俯伏在地,像等待着什么。

挂钟在墙上继续无止尽的慢跑,此刻看来像极在为停电倒数计时。恐惧感大为降低,可是警报还未解除。难以参透的等待特别漫长,房子周围依然草木皆兵,停电的预测是一块大砧板,我现在直直躺在上面。

想来真够窝囊,不安像一只飞行技术特好的蚊子,在我耳朵旁边发出令人精神崩溃的嗡嗡,我堂堂大男人却奈何不了它,连番出招,五指山下空无一物。

对峙久了,我开始疲惫。停电来不来,真叫人失去耐性。我开始思绪混乱,我究竟在等什么?如果最后没停电,我会为逃过一劫而高兴,还是结果终于停电,我会欣慰于备战了一晚的心血终于派上用场?

不安的等待,开始很哲学的发酵。我开始意识到,哲学看来都是历经痛苦煎熬之后,逐渐麻痹并且百无聊赖之际,产生出来的论述。

我突然有种任督二脉被打通的快感,潇洒瞬即上心头。反正是祸躲不过,与其担惊受怕,倒不如把握末日前的宝贵时光,做点有意义的事。待在身边大半夜的小说终于盼到我的恩宠,被我拥在手上,开始阅读。

夜晚继续安静的流过去。这安静以柔克刚,把刚才在躁动镇住。直到睡意开始潜入我的神智,一通不识趣的电话比睡眠早到一步。懒懒的接通电话,多余的问候在末日前尽数省却,劈头就问:你家停电吗?

我用一种懒到结冰的语调回答:没有,我白等了整晚,现在要睡觉了,拜拜。

把书合起,很知足又感恩的把房子的灯都关掉,也一举吹熄忙了一个晚上的不安。

19-11-2012
10-03-2013刊登于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2013年 | 吉隆坡11

在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和敦李孝式街( Jalan Tun H.S.Lee ,前称谐街 High Street )两条大街之间,夹着一个十字形的李霖泰菜市场。这个市场有四个出口,除了上述两条街的出口外,另有两个出口分别在思士街( Jalan Hang Lekir )和中华巷。这里原名道理巷( Trury Lane )、菜巷或 Jalan Sang Guna ,到了 1990 年才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李霖泰早年是行动党的国州议员,在 1990 年退出政坛,投身社会工作。由于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与小贩关系很密切,积极处理小贩问题,因而被誉为“吉隆坡小贩之父”,并且在他退出政坛后,茨厂街的小贩们就把民间惯称的“菜巷”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纪念其功绩。出入茨厂街多次,却不太留意这个菜市场,这次特地细心走走,才体会到这个老市场的魅力。老牌的美食如猪肠粉、亚三叻沙等,令人垂涎欲滴,其中的老店老字号也令人着迷。在湿漉的市场中走动,肉菜海鲜杂货五味杂陈,这里飘着吉隆坡古早的生活味道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