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落叶掉在头顶



怕被世界狠狠甩开,我只好从善如流,跟着大家在每年的十二月,凑上倒数热潮。

在年历上包尾的十二月,注定成为一种告别的象征。我总是在这新旧年交替的关口,想象旧一年的生肖动物,背起沉重的背包离开的背影,接着登场的是新一年意气风发的动物。这样的构图很Q版,也很搞笑,我心里的小孩每次都在暗笑,可是在细微的笑声中,又攀附着一种难过。

今年的倒数,一样泼洒着时有时无的雨。潮湿的空气喂养慵懒,霉菌般迅速成长,加上奢靡的派对氛围,奋发图强的精神根本就不堪一击,凡事都没了劲头。加上心系一位远方朋友的病情,这年的末尾,我不懂该以怎样的姿态终结。

倒数的派对,通常被称为狂欢派对。大家可能喝酒,可能不喝,可是看起来都微醺和亢奋,仿佛内心的兴奋已经无能用任何言语表达,只好靠不能诠释的肢体语言加大表达力度。我看着那些狂欢,看出大家的狂,却不见有多欢。我开始在想,为什么而倒数?或者,倒数是为了什么?

不知怎的,我很想去看你。想在大家迫不及待,为人生刷新的雨季,看看从不倒数,却比任何人可以倒数更多年轮的你。

广场的绿茵,终年都一幅精神模样。在拥挤的市中心,多亏有这么一个广场,让人抬头可以看见比较高远的一片天。你在广场一角,也多得这里空旷,才可以让我从不同角度,看你的千姿百态。

我习惯把车停得远远,然后从广场最远的角落,朝你走去。这有点像电影的运镜手法,从远到近。开始时你像是身后那间星级酒店墙上的贴纸,再靠近一点你像一把张开的大扇子,更近一些我已无法看见你的全部,及至我终于来到你跟前,才发现你连板根都比我高出半截。

每次抬头仰望,你粗壮又拔高的树身直捣云霄,而直角辐射出去的那些粗枝干上,都是繁茂的细碎叶片,锋利的把阳光切碎,粉末般掉在巨大的一圈树荫里。这样的仰望不能太久,先是肩颈一阵酸疼,然后会因过度极目远眺而觉得晕眩。把视线移回水平线上,你的树身却遮去我眼前所有风景。

我试过爬上你的板根。那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除了我那轻微的惧高症会不断劝阻,还有成群结队的红蚂蚁不堪被我骚扰,纠众对我展开反击。最后,我只能想想,却从不曾爬到你的板根最高处,也就错过那个角度的景致。

我绕着你转了一圈,发现你是懂得方位的。几乎经过精密盘算,你的板根均匀的朝四面八方远远延伸,每一面板根少说也有十来二十尺。这样纵横交错的大板根之间,还匍匐着比较细的根在土壤浅处。你就这样稳稳站着,任风雨狂大也动摇不了,不知道是你抓住大地,还是大地把你抓住。

一看这架势,我知道你久居此处。惭愧的是,我是那场泼泼洒洒的大雪之后,才把你记挂在心。

那是世纪交替的年代。很自然的,城中热门话题里都布满除旧迎新的兴奋,仿佛日历尾数归零,世界就会变成大乐园。广场上也一幅热闹景象,活动约好了似的轮流登场,各种巧立名目的庆典有意无意都用世纪交替来调味,吸引个别的人潮来开心。

那时我看着你,觉得挺可怜。你的伟岸身姿,被那些不怀好意的眼睛相中,不客气的在你腰间又钉又敲,你俨然成了一座看台的支柱,有时成群记者聚在上面取景,有时充作观众的看台。更甚的是,你的一截板根就在这种充满希望的快乐氛围中,被锯开一道大缺口,仅是为了方便架设看台。

百年一次的倒数狂欢之后,静谧又回来驻守广场。我记得你身上都是刀痕与钉孔,还有残去一角的板根,一幅受伤的样子。这时,你的叶片从浓绿转浅,秋天一下子登上你的头顶,死亡的萧飒迅速扑来,难道你只能欣赏寥落几道新世纪的曙光,就要终结年轮?

某个清晨开始,广场下雪了。先是松散的初雪,只不过一两天光景,接着就是浩浩荡荡的大雪,瞬间白了整座广场,也白了整片天空。是你,用一种颠覆自然的生命力,把北方的雪景泼向初来乍到的新世纪,短短一个星期内,完成一场最精彩的迎新派对。雪之后,你又快速的,以一枝头最嫩的绿意,把四季如春的赤道线划回去。

也许你是愤怒的,因此用一种震慑天地的力度,昭告那些对你的轻视和亵渎。那几面板根之下,竟潜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改造了我北方雪的地理印象。我开始好奇,你究竟有多老?你的生命力量从何而来?

我开始留意有关这城和广场的书写,企图从中发现你的身世。资料透露这广场在上世纪中以前,还是人迹罕至的荒地,毗邻不远有一座华人义山,想来鬼魅偏爱空荒所在,必然经常流连于此,不让生人接近。这里曾经长着七棵老榕树,这是老一辈人对这广场最早的记忆,却不曾提起你。

发展的脚步伸展过来时,这里渐渐成为这城的心脏地带,热闹也就跟着流淌过来。而你,好像没来由的,一直就是广场旁边的一棵树,有人注意到你,多数人恐怕没在意,直到那年一场大雪,城里的眼睛才属于你的。

历史漏了给你一笔,你的身世只好在众说纷纭里建构再解构。有人说你已经百岁高龄,有人说你七、八十。有人说你不是木棉,又无法解释那些棉絮。有人说你原本就在那里,有人说你是当年洋人殖民政府种下的。有人说英女皇来过,而且在这里植树,或许植的就是你。有人说广场上原本不止一棵木棉,其他的都被铲除了。你的身世成了一道不带暗示的谜语,我无法找到一个年份给你。你的高大,也就成了神秘的高大。

我想,知道答案的只有你。只是你不说,可能也毫不在乎。七十年或者百年,可能真的不重要。生命越过某个长度之后,看惯了日月交替,对世事也就没有太多目瞪口呆和小题大做。反而,你看来就那么一派闲情,享受风,享受热闹,享受这城的变化,享受生命最简单的呼吸。大多数时候,你都静静的积累智慧,只不过偶尔顽皮的来点盛放,唬弄一下忙碌得要命的城中人。

每次偎在你的板根之间,我可以听见你的声音。那是一种极细微的,却又不容周围的喧嚣所覆盖的声音,有点像呼吸,昭示着你安静的生命运转。

思索间,你的落叶掉在我头顶,又是一声轻轻的:啪。【蔡羽

05-01-2013
05-01-2014重修
13-07-2014刊登于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2013年 | 吉隆坡11

在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和敦李孝式街( Jalan Tun H.S.Lee ,前称谐街 High Street )两条大街之间,夹着一个十字形的李霖泰菜市场。这个市场有四个出口,除了上述两条街的出口外,另有两个出口分别在思士街( Jalan Hang Lekir )和中华巷。这里原名道理巷( Trury Lane )、菜巷或 Jalan Sang Guna ,到了 1990 年才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李霖泰早年是行动党的国州议员,在 1990 年退出政坛,投身社会工作。由于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与小贩关系很密切,积极处理小贩问题,因而被誉为“吉隆坡小贩之父”,并且在他退出政坛后,茨厂街的小贩们就把民间惯称的“菜巷”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纪念其功绩。出入茨厂街多次,却不太留意这个菜市场,这次特地细心走走,才体会到这个老市场的魅力。老牌的美食如猪肠粉、亚三叻沙等,令人垂涎欲滴,其中的老店老字号也令人着迷。在湿漉的市场中走动,肉菜海鲜杂货五味杂陈,这里飘着吉隆坡古早的生活味道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