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是意外发现在现代化的新加坡,居然还可以找到在路边拉起帐篷的“理发摊”。看着用两根竹竿撑起的帐篷,师傅告诉我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在这里开业。这是我在吉隆坡苏丹街以外,在大都会里遇见的第二个“理发摊”,一种老时代的最后缩影。
接着,又在同一个后巷,发现一排老店的后墙,竟然内凹,当场出题“考”身边的学弟沐松。他是建筑师,略经思考,眉毛一扬:“这个地方叫安祥山,这排店原本是建在山丘上吧!”
我们仔细察看内凹的后墙,看见墙的下半截的排水孔,看来沐松的判断没错。
谜底很快就从一面牌匾上揭开——海峡殖民地时期,这山头名叫Scotts
Hill,原是丁香和豆蔻园,园主是查尔斯史格士(Charles Scotts)。后来,由于全岛发生严重的虫害,查尔斯不得不放弃种植园,转卖给福建富商谢安祥,因而有了安祥山(Ann Siang Hill)一名。

在这高低起伏的山头走转,总是让我想起澳门和台湾的淡水老街,很有味道。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