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最爱烧米#02



从早上开始,小郑手上忙着档口的工作,心里却惦念着老人。第六天,老人还会来吗?那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一如他平时等待万字票开彩的心情。

小郑不是一个爱八卦的人,可是对这位连续几天出现的老人却有强烈的好奇心。尽管已经约略知道对方的背景,疑问却只有更多。

过去几天,老人都在傍晚时分出现,然后在路灯亮起之前离开。老人和夕阳,看来很搭的组合。这老人似乎连出现的时间也刻意搞神秘,小郑呢喃着。

好不容易等到暮色从西边的老店屋顶飘来,小郑终于看见老人从街角那间老杂货店慢步走来。他赶紧揭开蒸笼,热腾腾的水蒸汽像天边的群鸟般突然飞散,熟练的从蒸笼里拿出新鲜出笼的六粒烧米,倒了一碟辣椒酱,同时倒满一杯热豆腐水,这时老人已经在档口前的位子坐定。

小郑难得满脸笑容,两位伊班工人用看怪物的表情看着他,百思不解平时凶巴巴的老板吃错什么药,和颜悦色得诡异。只见老板脚步轻盈,右手端盘左手拿杯,给老人送过去。小郑现下的心情,就是中奖的心情,他如愿在这天——第六天见到老人。

“今天这一餐,我请客。”小郑说完,老人抬头看了他一眼,还是那个慈祥的微笑。小郑接着说:“我姓郑,不知道怎样称呼您?”

“噢,你可以叫我老彭。”

“您这次回来是探亲吗?”小郑试图打开话闸子。

老彭缓缓喝了一口豆腐水,抬头看着小郑:“算是,顺便打听一个人。”

这时,不远处的教堂悠悠送来钟声,小贩中心旁边那座老商场屋檐上的鸽群突然集体飞掠而过。小郑看着眼前的老人,把第一粒烧米放入口中。

(待续)

评论

  1. 鸽群掠过,
    老人来了,
    带着岁月和记忆,
    这城的故事开始了...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笔记 | 脉搏 • 从1884年那场大火说起 > 凤山寺(Hong San Temple Kuching)

根据民间说法,今日香火鼎盛的凤山寺在 1897 年以前只是一座很小的庙,今天的格局是那年之后才出现的。之所以会有 1897 年的大整修,又跟 1884 年古晋(砂拉越)的大火灾有关。 1884 年 1 月 20 日,星期六凌晨,亚答街和中国街转角处的店屋起火燃烧,在还是木料和亚答叶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年代,亚答街、海唇街、中国街、横街(下横街)迅速陷入火海。尽管欧洲传教士、马来人及华籍店主迅速配合消防队展开救火行动,但看来无阻火势延烧。后来,一场倾盆大雨突然来临,才将狂烧了五个小时的野火一举浇熄,保住了大石路(今敦哈志奥本路)和海唇街部分店屋,但亚答街、中国街及横街的店屋则悉数化为灰烬。根据事后统计,这场大火中共有 190 间店屋全毁, 6 间部分烧毁。大火之后,有人绘声绘影,说在靠近凤山寺的一间亚答屋的屋顶上看见一个穿着红色肚兜的小孩,挥动着一面黑旗,阻止火势不再向前,保全了剩余的店屋。人们相信,这个小孩就是郭圣王(圣王公)。 火灾之后,老街重建,改以石砖为建材。凤山寺旁原本只有几间亚答屋的山坡地段,也发展起来,就是隔一年出现的友海街。人们也为了答谢神恩,重建凤山寺。这是民间最广为流传的有关圣王公显灵的传说,另一个要算是花香园的水龙头了。 【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