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初,一批来自广东省三水县的年轻妇女抵达新加坡谋求生计,主要在各个大小建筑工地干活。这些农村妇女刻苦耐劳,挑砖搬木等粗重活丝毫没有难倒 她们,而她们工作时习惯把一块浆硬了的红布摺成的方形帽子戴在头上,可以遮阳挡雨,又可以防止尘粉弄脏发髻,因此被称为“红头巾”。1950年代,古晋市 议会计划建设万福路平民房,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工程。由于缺乏经验,有关工程就由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T)协助设计与规划。这个由英殖民地成立于 1927年的信托局,当时主要的目的是推动新加坡的市区改良计划,而后进一步推动公共住屋计划,在建设组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信托局的协助下,万福路平 民房的工程遂如火如荼展开,并且特地从新加坡调派“红头巾”过来助阵,工地现场一时红影出没,颇引人侧目。【蔡羽】
1920年代初,一批来自广东省三水县的年轻妇女抵达新加坡谋求生计,主要在各个大小建筑工地干活。这些农村妇女刻苦耐劳,挑砖搬木等粗重活丝毫没有难倒 她们,而她们工作时习惯把一块浆硬了的红布摺成的方形帽子戴在头上,可以遮阳挡雨,又可以防止尘粉弄脏发髻,因此被称为“红头巾”。1950年代,古晋市 议会计划建设万福路平民房,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工程。由于缺乏经验,有关工程就由新加坡改良信托局(SIT)协助设计与规划。这个由英殖民地成立于 1927年的信托局,当时主要的目的是推动新加坡的市区改良计划,而后进一步推动公共住屋计划,在建设组屋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在信托局的协助下,万福路平 民房的工程遂如火如荼展开,并且特地从新加坡调派“红头巾”过来助阵,工地现场一时红影出没,颇引人侧目。【蔡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