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古晋笔记 | 一场空难



源于新加坡的国泰机构,是由当年的马新首富陆佑的三太太林淑佳及其幼子陆运涛创建于1940年代,初期在马新等地广泛建立院线。为了稳定片源,1951年 国泰机构在新加坡成立国际影片发行公司,随后于1953年进驻香港,负责采购香港生产的影片供应南洋市场。1955年,接管香港永华影业公司,隔年将国际 和永华合并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积极进军香港的电影制作市场。二战以前,国泰机构在古晋拥有两家戏院,分别是于1941年从当时的白人拉者手中够得的 丝米亚戏院(Sylvia Cinema)和汉阳街的利联戏院。国泰的业务在最强盛时期,与邵氏齐名,而其董事长陆运涛更是风靡华人世界的红人。1964年,陆运涛偕同夫人和一批公 司要员,前往台北参加第11届亚洲影展,顺道参观各处名胜,也受到时任总统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的接见。影展结束后的隔天,也就是6月20日,陆运涛等人拟 从台中飞回台北出席其于圆山饭店设下的宴会时,飞机却在台中神岗坠毁,全员罹难,震撼影坛。经此意外,国泰内部陷入混乱,后由陆运涛的妹夫朱国良接掌公 司,却无力延续陆运涛的神话,集团业务渐次萎缩,仅剩戏院业务和电影发行。1960年代,古晋丝米亚戏院结业,而利联戏院也配合国泰于1965年的改组, 易名为国泰戏院。古晋国泰戏院继续营业至1990年代初,也宣告结业。【蔡羽】

评论

  1. 老电影院的落幕象征着时代的更迭。在家乡偶尔走过老电影院的旧址,我仿佛还能听见与几个好朋友购票时的欢笑声,这些情景也随着时间消失了。

    回复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2013年 | 吉隆坡11

在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和敦李孝式街( Jalan Tun H.S.Lee ,前称谐街 High Street )两条大街之间,夹着一个十字形的李霖泰菜市场。这个市场有四个出口,除了上述两条街的出口外,另有两个出口分别在思士街( Jalan Hang Lekir )和中华巷。这里原名道理巷( Trury Lane )、菜巷或 Jalan Sang Guna ,到了 1990 年才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李霖泰早年是行动党的国州议员,在 1990 年退出政坛,投身社会工作。由于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与小贩关系很密切,积极处理小贩问题,因而被誉为“吉隆坡小贩之父”,并且在他退出政坛后,茨厂街的小贩们就把民间惯称的“菜巷”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纪念其功绩。出入茨厂街多次,却不太留意这个菜市场,这次特地细心走走,才体会到这个老市场的魅力。老牌的美食如猪肠粉、亚三叻沙等,令人垂涎欲滴,其中的老店老字号也令人着迷。在湿漉的市场中走动,肉菜海鲜杂货五味杂陈,这里飘着吉隆坡古早的生活味道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