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15的博文

• 古晋咔嚓 • 茫茫然路在何方,掌舵人懂或不懂?

图 > 河滨公园 Waterfront

古晋笔记 | 泳池神石

古晋南市市政局和周边地段,过去是跑马场。跑马场范围内,有一块据说附有神灵会长大的黑色巨石,老古晋指其为大石路巴都吉央(Batu Kinyang)的姐妹石。为了方便民众观看赛马,马会曾经在巨石之上建了一座小瞭望台。1962年,当时的古晋市议会(古晋南北市政局的前身)计划兴建 砂拉越第一座奥林匹克水平的游泳池,于是选定这个段落,工程进行时将巨石炸毁。同年底,游泳池竣工,未及开幕却出了状况。事缘新泳池离奇破裂漏水,却无论 如何找不出原因。知事者遂提出劝告,在新峻的泳池内举行祭祀仪式,而后才进行修补,此后即没有再传出怪事。隔年五一劳动节,殖民地总督顺利为这座“古晋市 议会游泳池”主持开幕礼。【蔡羽】

历史大转弯

在诗巫街头看见“码头工友联合会”显著的大招牌,站在对街凝望良久。 1950年代是砂拉越工人运动兴起的年份,各种职工会相继成立,从开始时争取工人权益,到后来参与在诸如反帝反殖的政治浪潮中,风风火火。多少人在这样的浪潮中,消耗了青春,消耗了生命,最后被记得的名字又有几何? 半世纪后站在这大厦前,看着车流在这里几近90度转弯,我竟然以为这是流光,带着历史大转弯于此,而后远远开去,不再回来。【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1 | 发发茶餐室(Huat Huat Cafe)

地点:七哩朋尼逊路76号(No 76, 7 Miles Bazaar, Penrissen Road) 开业:1976年 业者:海南人 推荐:哥罗面 如果没记错,发发应当是古晋第一家推出“卷面”(kiu mee)的面家,当年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吃一碗口感特 Q的卷面。卷面的创意,有说来自8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 快熟面,老当家灵机一动,把自家打的面也做成卷的,意外 火红起来! 发发哥罗粿条的味道也不错。 七哩发发的哥罗面是很多古晋人喜欢的老味道。 年轻一代接手掌厨,一方面延续老功夫,另一方面也顺应时 代做些调整。

情愿走过061 | 人海

多年以前,想过要写一本书,给生命里遇见过的某些人留下一笔记录。“人海”一词,描述得特别贴切——我们遇见过的人,记得和不记得的,随着年岁渐长而失去 数字概念,这岂不如海般浩淼。所以人海,所以茫茫,当下我们和这些人共在一个码头,船来船往之后,下一个码头已经是另一个组合。而生命里能有一些组合,可 以一再组成,那是福气。【蔡羽】

别有风味的民丹莪罗惹

民丹莪罗惹 两年前,在诗巫某商场的食阁首尝民丹莪罗惹,留下不错的印象。这趟到民丹莪,自然不放过机会,吃一回“正宗”的民丹莪罗惹。 金豆冰 民丹莪吃到的鱿鱼蕹菜 在老街区绕上一圈,就在某个巴刹发现卖罗惹的档口——七号“Wong Hung Ping”,人潮多得让人立刻充满信心。墙上贴满了各报的专访,再次笃信这里必有好料。一口气点了几道食物,在阳光灼热的午后大快朵颐,一解舟车劳顿。 民丹莪罗惹的用料是沙葛、豆腐干、黄瓜、油条等,酱料不像一般罗惹酱的色泽那么深,而且比较甜;鱿鱼蕹菜的酱料看来和古晋惯吃的无异,但是同样偏甜;另有一道比较特别的饮料是“金豆冰”,其实就是玉米冰,喝起来则满口生香,颇有惊喜。 这家食档客似云来 对没有很爱甜食的我而言,这几样食物不算特别喜欢。朋友说,这就是这里的口味。嗯,这句话我倒喜欢。(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枯荣影集051

在模糊不清的乱世中,保持清醒才能活得漂亮。 (摄影地点:古晋万福路 Ban Hock Road, Kuching)

• 古晋咔嚓 • 有时不免怀疑:有没有搞错?

图 > 亚答街 Carpenter Street

拥有

他狂健身,身材越来越好。她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改变。 他爱她,可是一直无法掳获她的芳心。一直以来,她总是嫌恶他。 现在好了,她对他和颜悦色,有时还接受他的邀约。 更令人心花怒放的是,她愿意和他互通短讯,而且不止一次称赞他身材很好。 经过半年的暧昧,他鼓起勇气向她告白:可以当我的女朋友吗? 她一楞:你误会了,我喜欢你的身材,不是你!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69 | 云云茶餐室(Joon Joon)

地点:七哩朋尼逊路54号(No 54, 7 Miles Bazaar, Penrissen Road) 开业:1970年代 业者:河婆客家人 推荐:茄汁粿条 云云的茄汁粿条火候够,茄汁勾芡很到味,是喜欢这道食物 的老饕所极力推荐的。 云云的鸳鸯炒,粿条和米粉各有风味,却可以携手登场,靠 的是精准的火候掌控。图中这盘仅以耗油入味,喜欢广式的 朋友可以要求滑蛋炒。 “云”的客家发音是“Joon”,所以这面招牌一看就知 道这是客家人经营的店。 张老板累积数十年的炒煮功力,他亲自下厨,一吃就知道功 力所在。

古晋笔记 | 解码“砂朥越”

“ Sarawak ”一名,来自马来古字“ serawak ”,指的是锑矿( antimony )。 1823 年,当时还是汶莱苏丹属地的砂拉越河流域发现锑矿, 3 年后苏丹下令开采,致使本区发展起来,也因而得名。“ Sarawak ”有好几个不同的音译,比如早期有人译为“沙捞越”、“砂罗越”,而比较统一使用的是“砂朥越”,再后来大概由于早期的电脑输入法打不出“朥”字,所以又规范为“砂拉越”,然而有许多中国网站则喜用“沙捞越”。诸多音译中,“越”字是唯一被“公认”的,早期的书信、匾额等也惯称此地为“越邦”、“越坡”等,称白人拉者为“越王”。深究“ Sarawak ”全名的音译,个人认为“砂朥越”一译比较有意思。“越”字不多说,“砂”字可以暗喻此地因矿产而开埠;“朥”字是潮州人对肥肉之称,而潮州人又是影响古晋文化颇深的社群,林金城先生就曾据此猜测“砂朥越”的译名或许出自潮人之手。采用“砂朥越”一名,看来比较有助历史注脚。 【蔡羽】

情愿走过060 | 铅华落尽

宴会里遇见朋友,她说有时候看我拍的那些陈旧事物的照片,心里很难过。我楞了一下,宴会的热闹迅速掩盖这句话,话题也就打住了。后来我浏览文件夹里的照片 时,那些陈旧的影像确实透着苍凉的气息,但却真实。苍凉也好,难过也罢,皆因世间万物即便再风光华丽,也有落尽铅华、颓败凋萎的一天。转念一想,万物尽皆 如此,倒也平等。【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68 | 神灯鸡粥饭店(Aladin Cafe)

地点:亚答街16号(No 16, Carpenter Street) 开业:1979年 业者:福建人 推荐:炸鸡、鸡饭、鸡粥 很多人也许不晓得,神灯鸡饭的前身是老爷间的炸鸡档口,   那是1979年的事,到了1990年代才转型开店。 然而 ,炸鸡依然是这里的招牌美食,食客皆赞不绝口。 神灯鸡饭始于1993年。 除了鸡饭,这里也卖鸡粥。 自1990年代起,神灯鸡饭在古晋打响知名度。 小小的店面,迎来无数老饕。 以小辣椒特调的佐料,是这里的一绝,极为开胃。

古晋笔记 | 四合

在拿督阿邦阿都拉欣路(Jalan Datuk Abang Abdul Rahim)上有一座残旧的老厂房,招牌写着“四合酒厂”,是一家大有来头的酒厂。四合酒厂创办于1950年,创办人是蔡肃仁。蔡肃仁是当年砂拉越首富黄 庆昌的得力助手,曾经出任黄庆昌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协助打理黄家多元业务,精明干练,深具商业谋略。1949年中,他离职创业,创办“四合酒厂”,适逢英 殖民地政府准备开放酿酒执照,四合与另2家酒厂同时获准投产。经过3个月日夜赶工,“四合酒厂”的厂房顺利完工,投入生产,首半年即获利百万,引起商场的 侧目。“四合”——乃四大股东合伙之意,当中除了蔡肃仁,还包括黄庆昌有限公司等。四合的老厂房,后来虽脱售予人,但有关老招牌仍保留着。招牌的题字人 ——书法家许聪思是金门人,毕业于著名的福建集美师范学院,1935年迁至古晋定居,当年是本界极富盛名的书法家。【蔡羽】

枯荣影集050

自信,就能脱颖而出,风华绝代。 (摄影地点:古晋河滨公园 Waterfront, Kuching)

• 古晋咔嚓 • 天下多事,无奈问天!

图 > 大井巷 Upper China Street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67 | 老爷间戏台夜市粿杂(Lao Ya Geng Night Time Kueh Chap)

地点:亚答街(Carpenter Street) 开业:196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黑豆豉鱼头、粿杂、卤味、各式粥与汤类 潮州人的卤味,总是叫人百吃不厌。 黑豆豉鱼头锅是这里的拿手好料,早到才吃得到。 老爷间戏台粿杂是古晋其中一家最早的粿杂,传承至今开枝 散叶,后人在本市多个不同的地方延续家族的古早味。其中 在原址老爷间戏台,就有早夜市之分,早市纯卖粿杂,夜市 卖的就比较多样化。 料理台上玲琅满目的好料! 你的味蕾喜欢哪一道美食? 个人认为这道佐料是老爷间戏台粿杂的共同标记。 一碗白粥,道尽潮州人千年来的生活悲欢。

枯荣影集049

若能带着繁茂过的记忆凋零,此生又何需遗憾。 (摄影地点:古晋国泰巷 Cathay Lane, Kuching)

吃迷不已 | 乌麦开胃

“乌麦”(Umai)者,鱼生也,是砂拉越马兰诺族的传统食物。马兰诺人多居住在木胶地区,乃靠海的水域,渔产丰富,马兰诺渔民因而“创造”出这道料理。 此鱼生和日本人的鱼生(Sashimi)不同于料理手法,采用的食材有大葱、辣椒、少许糖和花生、姜丝等,道地的做法还以酸亚三果(Asam Paya)腌渍。纵观上述食材,也就可以想像这道食物何以开胃了。近年原住民的食店陆续出现在街头,每当在这些店里用餐,只要有乌麦,我必点!【蔡羽】

古晋笔记 | 昔加玛的私塾

昔加玛地区是诏安人聚居之地,诏安人于1935年在这里创办“启智学校”,战后成为“古晋中华小学第五校”。更早以前,还有一所由诏安人何星斋先生办的私 塾,位于昔加玛与朋岭交界处——早年昔加玛河边的一栋木屋内,大约创办于1920年代初,课本以三字经和千字文为主,学生仅10余人。这家私塾的学生后来 颇有成就,有者出任市议员、天猛公等高职。私塾的原址,即今日启德行公司的皇冠广场。【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