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村里的猫

踩在绵延的竹廊上,行踪没有秘密,村民远远就发现我们的脚步。天空很低,阴郁的天色降下带有雨意的凉快。周围群山的草木还清晰可见,轻易就可以发现藏在里面的风。

这是近郊最大的一座毕达友长屋群,已经规划为重要的旅游区。这地方的名字叫“Annah Rais”。有些网站将之译名为“安娜莱丝”,读来颇有风情,实则也是如此。很多年前招待国外的朋友来过,这次重来,主要为了寻访立陶宛画家Ernest Zacharevic不久前留下的几幅壁画。

掌管入口处的村民透露,当天上午已经有上百名游客慕壁画之名而来。闻言后,我想像村子里该是喧闹一片,而且各国语言夹杂。入村后,长廊不见拥挤,也未闻闹声。村民和民宿经营者坐在各自的屋子外,有人手上忙着活儿,有人只是发呆。

这出乎意料的宁静,让人觉得舒服。也许主观里认为村子应该是从容不迫、调子缓慢的,所以最适合的背景音乐就是宁静。走在这样的氛围里,村子的每个棱角分外清晰,思古幽情也盎然。

据说毕达友人早在1834年就聚居于此,经180年繁衍,形成巨大的长屋建筑群。一如其他村子的宿命,年轻人都到城里去,留下老弱妇孺,守住越来越空旷的回音。如果“安娜莱丝”没有迎来游客,今天会是何等光景?将近200年的历史,是否嘎然而止?

岁月当然还是留下处处斑驳,而我们就在某些斑驳的角落,发现Ernest Zacharevic的作品。我们很从俗的,拍了很多照片。然后无可避免的,被困在骤来的山雨中。雨势虽然不大,却把村子下得更安静。我在长廊看雨,也隔着雨看对面的壁画,突然发现身边的小动静。

是猫,而且是结伙的几只猫,全都慵懒的样子,看似甫从梦里回来,或坐或站,又或打滚伸懒腰。我抓紧机会拍照,即使相机贴得老近,猫也懒得闪躲。这和城里那些戒备心极强烈的猫,很明显不同。

雨势转小,我们踩着湿滑的长廊,缓步离开。这时我发觉到处都见猫踪,看来村民喜欢猫。或者,是猫喜欢这村子。我一路继续拍猫,猫继续不闪不躲。

嗯,宁静村子不怕人的猫。我好像又发现了什么。(图文 / 蔡羽)

天真的孩子永远是村里最美的风景。

竹廊深深......

画家未完成的草稿。

这村屋好有气派!

抱猫的小孩,你在等谁?

这舟上的孩子一脸忧愁,所为何事?

来来,听听大妈说什么......

午睡方醒,口渴难耐的猫咪。

闲来无事的下午,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发呆。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古晋笔记 | “七层楼”

人们惯称“七层楼”的万福路平民房,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古晋市议会的一项大工程,为无数升斗小民提供相对廉宜的住屋。这项建筑工程是在1956年启动,计 有六栋七层楼组屋、十一栋三层楼以及五栋两层楼,共532个居住单位。平民房总建费将近400万元,耗时两年多,于1958年8月1日完工,所有单位月租 仅数十元。有意思的是,每一栋平民房皆冠以砂拉越地名,比如“民都鲁”、“荷万”、“达岛”、“实布迪”等。时至今日,有关平民房所在位置已经成为市区黄 金地段,因而时有搬迁的风声,迄今未能证实。【蔡羽】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