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古粤菜馆有段古






到时带你去半山芭吃古粤菜。一个月前,朋友许诺,语气和眼神都带点神秘,也就勾起我味蕾的好奇。

坦白说,对粤菜没有特别期待,倒是好奇怎么“古”。在吉隆坡这个广东人为主的城市,粤菜不难找,但是“古”粤菜就引发思古之幽情了。

傍晚,半山芭路车子不算多。朋友指着路的对面说,就是这家。车速不快,我可以清楚看见“适苑酒家”四个大字,然而更吸引我的,恐怕还是那老建筑。独立的,有点像戏院的建筑。

走入适苑酒家那一刻,触目所及,真是一个“古”字。建筑本身很特别,门面看上去很堂皇,然而两边的墙壁却只有下半截,上半截以铁网为“窗”,铁网之间偶尔又镶一格玻璃窗。天花板则呈倒反的“凹”字形。后来翻查资料,恰好在张集强先生的文章《半山芭路的老建筑》一文中,提及适苑酒家的建筑风格是始于上世纪20年代所流行的表现主义,注重艺术装饰,以表达那个年代求新、求摩登的价值观。

最令人惊讶的还不在这里,在后方的厨房。老旧的厨房特别懊热,跟天气无关,那是因为这还是一个以木柴烧火煮食的厨房,又是一“古”。看着厨房一角堆积如山的木柴,我开始感动。舍弃方便的瓦斯不用,如此大费周章的每天备柴烧火,这是一种对食物的坚持,也是一种对传承的坚持。

1948年——是的,二次大战刚结束不久,战争的阴影还未散尽,中国的土地上国共内战打得正酣那年——彭登、朝根及明远三兄弟在吉隆坡半山芭地区开始了路边炒煮档的生意。到了195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条件好转,三兄弟决定合伙创办“适苑酒家”,凭着道地的一手古粤菜,很快就成为半山芭饮食界的金字招牌。1971年,适苑酒家买下隔壁店屋角头店面,并且重金打造为相传乃吉隆坡第一家冷气酒楼,一时风头无两。
 
以前我们这边经常办喜筵,现在年轻人不来我们这里办了,可能因为我们的酒楼太旧。说话的这位白发掌柜,是适苑酒家的第二代人。

菜陆续上桌,铝碗蒸饭是一个惊喜。肉菜入口,都好吃,镬气十足。在老吊扇送来的轻风下,我们边吃边聊,我不时游目四顾,恍惚间分不清今夕何夕,以为时光逆流。我注意到老掌柜一直游走在各桌之间,很认真的留意顾客进餐时的反应。我越来越明白,适苑酒家能够维持数十年的好口碑,是对柴火的坚持,以及对食物品味的认真。

我对老掌柜说,老旧才是你们现在最大的特点。[蔡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2013年 | 吉隆坡11

在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和敦李孝式街( Jalan Tun H.S.Lee ,前称谐街 High Street )两条大街之间,夹着一个十字形的李霖泰菜市场。这个市场有四个出口,除了上述两条街的出口外,另有两个出口分别在思士街( Jalan Hang Lekir )和中华巷。这里原名道理巷( Trury Lane )、菜巷或 Jalan Sang Guna ,到了 1990 年才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李霖泰早年是行动党的国州议员,在 1990 年退出政坛,投身社会工作。由于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与小贩关系很密切,积极处理小贩问题,因而被誉为“吉隆坡小贩之父”,并且在他退出政坛后,茨厂街的小贩们就把民间惯称的“菜巷”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纪念其功绩。出入茨厂街多次,却不太留意这个菜市场,这次特地细心走走,才体会到这个老市场的魅力。老牌的美食如猪肠粉、亚三叻沙等,令人垂涎欲滴,其中的老店老字号也令人着迷。在湿漉的市场中走动,肉菜海鲜杂货五味杂陈,这里飘着吉隆坡古早的生活味道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