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窄路相逢等一等



我家附近有一条小路,是我偶尔会抄的捷径。那原是一排房子前面的死巷,前些时候巷尾好像有个发展计划待进行,特意修了路,就把这条路通了。

小路大概只有百米,而且真的很小,仅容一车的宽度。尤其有两个转角,基本上无法迁就,一车通关,万车必闪。车多的时候我是不走这条捷径的,等待耗时,还不如兜个远路省时。

日子久了,我发现这条路有个“优点”——可以锻炼君子风度。基本上从这里穿越的司机,都知道窄路的规矩,车速得放慢,远远看到转角有车影闪过,或夜间有车灯照过,就准备慢速或停下。对方也会有这等默契,于是自有一方会让路,大家错身时挥个手道谢,也算是萍水相逢的招呼。经过那么多次,我几乎未曾听过谁鸣笛了。

路过此路,我常常想起台湾太鲁阁国家公园的崎岖山路。依山势而建,蜿蜒如蛇的山路,有时通向深幽,转个弯又见磅礴大山,或者对面山头倾泻而下的千丈瀑布,提醒你车轮旁边是万丈深渊,可不能闹着玩。

太鲁阁山路之险峻是出了名的,九转十八弯,而且顶上是直插入云的峭壁,无处不见小心落石的警示牌,看得心惊胆颤。偏偏有些大于九十度的转角,也窄得难以两车并行,除了得依赖山崖旁树立的镜子,驾驶者的谨慎和耐性也很重要。

每到这样的路段,大家或鸣笛告知,或者打出高灯提示,实在过不去的地方,也一定有一方让路。如此窄路相逢,任何粗暴莽撞,都可能葬身深渊。因此这里有一堂生命课,叫爱人如己。

山路也经常封路管制,意思是山路有状况,或许是落石,又或者更严重的山体滑坡。猜想修路公司必须像消防员,随时待命,一有事故就要立刻赶赴有关段落展开维修,而且进度要快。听导游司机说,一般管制是十五到三十分钟,时间到就暂停工程放行十分钟左右,也是一边的车子先行,而后再轮到另一个车道的车子。放行时间一过,再封路,继续抢修。

有一次,我们遇到长达两小时的管制,从下午等到天黑,从高处望着呈S字形的车龙绵延数公里,无奈。偏偏那个段落通讯不良,无法上网,加倍无奈。然而这数百人,或者上千人,也就这样静静等着,不闻鸣笛。

也是那一次,我从焦躁到平静,从不停往远处探望,到后来安静望着星空。车厢里多数人都在打盹,没有谁在说话,我突然觉得这样很好。我们无法为什么而忙,也无法和虚无的网络对话,我们被关到宇宙的某个黑洞,当然还好我们不孤独,不寂寞。

等待被拉长,而且拉得很长,就像童年时盼望长大的日子那么长。由于等待太长了,长得我们都习惯了它,我们反倒可以心平气和的,在等待中自处。时间并没有被浪费,它在思考中过去,在看星星时过去,在望着远方的车灯如龙时过去,在搜索谁的鼻鼾声中过去。当你可以静心以五官察觉这些小事,又懂得自找乐趣,你并不觉得时间被浪费了。

这个奇妙的体验,后来下山入城,乃至旅行结束回到本来生活的地方,又开始忙碌起来后,在我的印象里却不断回旋。平生难得一闷,竟然不觉得闷,这里头可有禅机?

心出不了门,叫闷。心回不了门,难道不闷?多数人在忙碌中失去平静下来的能力,心是浮动焦躁的,快乐也就难求了

能安然等待,不急于求成,这原来也是重要的生存能力。

刊登于 09-05-2018 星洲日报【星云】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2013年 | 吉隆坡11

在茨厂街( Petaling Street )和敦李孝式街( Jalan Tun H.S.Lee ,前称谐街 High Street )两条大街之间,夹着一个十字形的李霖泰菜市场。这个市场有四个出口,除了上述两条街的出口外,另有两个出口分别在思士街( Jalan Hang Lekir )和中华巷。这里原名道理巷( Trury Lane )、菜巷或 Jalan Sang Guna ,到了 1990 年才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李霖泰早年是行动党的国州议员,在 1990 年退出政坛,投身社会工作。由于在担任国会议员期间,与小贩关系很密切,积极处理小贩问题,因而被誉为“吉隆坡小贩之父”,并且在他退出政坛后,茨厂街的小贩们就把民间惯称的“菜巷”命名为“李霖泰菜市场”,纪念其功绩。出入茨厂街多次,却不太留意这个菜市场,这次特地细心走走,才体会到这个老市场的魅力。老牌的美食如猪肠粉、亚三叻沙等,令人垂涎欲滴,其中的老店老字号也令人着迷。在湿漉的市场中走动,肉菜海鲜杂货五味杂陈,这里飘着吉隆坡古早的生活味道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