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很早就抵达古晋,也创设本身的会馆组织,最早的客属乡团是由嘉应客成立于1885年的嘉应五属同乡会,而后大埔客也在1920年成立大埔同乡会。另 有客属组织砂拉越河婆同乡会和古晋惠东安公会则是比较后期才成立的组织。1934年1月15日,砂拉越客属总会成立,是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之会员,凡居留 于砂拉越的客属人士皆可入会,会所设在中国街25号店铺。客属总会创立后,将嘉应办的“公民学校”和大埔办的“大同学校”合并为“越光学校”,战后古晋华 校统筹统办,该校即成为“古晋中华小学第四校”。1936年,鉴于会员人数激增,原会所空间不敷应用,客属总会搬迁至汉阳街17、18号店屋,并于三年后 买下有关店屋。到了1951年,砂拉越客属总会改为“砂拉越客属公会”,而后在1973年,由于马来西亚政府禁止国内乡团与外国乡团有属从关系,砂拉越客 属公会因而不再是南洋客总之会员。1992年后,客属公会的会所再搬迁至青草路现址,原有汉阳街旧址则出租作为商业用途,唯“客属公会”老招牌仍然高悬, 是汉阳街上重要的文化遗产符号。【蔡羽】
客家人很早就抵达古晋,也创设本身的会馆组织,最早的客属乡团是由嘉应客成立于1885年的嘉应五属同乡会,而后大埔客也在1920年成立大埔同乡会。另 有客属组织砂拉越河婆同乡会和古晋惠东安公会则是比较后期才成立的组织。1934年1月15日,砂拉越客属总会成立,是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之会员,凡居留 于砂拉越的客属人士皆可入会,会所设在中国街25号店铺。客属总会创立后,将嘉应办的“公民学校”和大埔办的“大同学校”合并为“越光学校”,战后古晋华 校统筹统办,该校即成为“古晋中华小学第四校”。1936年,鉴于会员人数激增,原会所空间不敷应用,客属总会搬迁至汉阳街17、18号店屋,并于三年后 买下有关店屋。到了1951年,砂拉越客属总会改为“砂拉越客属公会”,而后在1973年,由于马来西亚政府禁止国内乡团与外国乡团有属从关系,砂拉越客 属公会因而不再是南洋客总之会员。1992年后,客属公会的会所再搬迁至青草路现址,原有汉阳街旧址则出租作为商业用途,唯“客属公会”老招牌仍然高悬, 是汉阳街上重要的文化遗产符号。【蔡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