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13的博文

枯荣影集002

有光,生命也就有了力量。 (摄影地点:古晋敦阿邦哈志奥本路)

网络红人

他热爱成名,尤其羡慕那些一夜爆红的网络红人。 于是他每天守在网上,经常发表歌曲和即兴演出。 终于,他成为网络红人,走在街上有人认出。 那位小妹妹在他走远后,对朋友说:这个人就是在视频性爱被偷拍的那位……

小印度

  五颜六色的牛车水,找不到新加坡的早年风情,倒是在距离不远的“小印度”,看到时间和生活的厚度。 搞政治的人,喜欢分而治之,英国人也不例外。尤其在殖民地,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已经是必用手腕。 19 世纪,在莱佛士的规划下,新加坡的印度人集中居住在一起,后来这个地方就被称为吉林街( Kling Street )。到了 1920 年代,由于“ Kling ”字眼带有歧视成份,在当地印裔社群的抗议下,改名为珠烈街( Chulia Street )。随着人口日增,珠烈街区越来越拥挤,很多印裔于是搬迁至实龙岗河( Serangoon River )一带居住。 有意思的是,实龙岗河这个区域,原本是养牛区,牲畜贸易相当活跃。 20 世纪初,印度人逐渐移入后,带动了其他经济活动的发展,这个区域的印度文化色彩也随之变得浓厚,终于成了今天的“小印度”。 然而,“小印度”一名也是上世纪 90 年代才广泛使用,那之前当地人习惯把这个区域称为“竹脚”。“竹脚”一名,据说是福建人叫出来的,福建话的意思是“竹子下面”。盖因早年当地是一大片竹林,故名。到了今天,“小印度”的市场还被惯称为“竹脚市场”。 “小印度”街区的店屋看来老旧,却保存完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典型的南洋骑楼。走在骑楼间,感受活博物馆如何尘封老时光,空气里的辛辣香料则魅惑着嗅觉。外来人大概不必多伤脑筋,也可以透过鼻子确定来到“小印度”。 除了香料店,印度餐厅、印度传统服装店、印度杂货店,还有卖祭拜用品的店家,都透出“小印度”的鲜明特色。我喜欢这种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街区。当然,参杂在浓得化不开的印度风味之间的,不乏华人的商店和社团,偶尔发现还真惊喜。[蔡羽]

古晋笔记 | 看电影

1905年,古晋迎来了一场电影放映会,有传是有史以来头一遭。当时先后放映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日俄战争”,另一部的剧情则有关火车劫持案。约八年后, 古晋才有了比较正式的“电影院”,分别位于汉阳街尾(据说由华人总侨长王长水所拥有之剧场改建而成)和亚答街,定时放映电影。根据有限的资料,当时的“电 影院”有一项严格的规定,就是本地妇女不能和男人同坐一起观赏电影,只能在特定的角落远远观看。到了1934年,第三代拉者斥资建造了丝米亚戏院 (Sylvia Cinema),被视为近代大戏院的第一家。这家戏院在60年代结业,原址目前是砂拉越基金大厦(Yayasan Sarawak)。[蔡羽•警营路Barrack Road]

• 古晋咔嚓 • 有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图 > 亚答街 Carpenter Street

茶的世界史

茶是一种饮料,却又不止是一种饮料。英国人喝茶,是一种悠闲享受;中国和日本人喝茶,茶可以和禅思 互通。所以,茶其实是一种具有文化符号的饮料。然而,茶的优雅背后,却是一部沾有铜臭和血腥的霸权侵略史。茶的原乡在中国,中国曾经因为茶贸易的盛行而大 赚特赚,却也因此引起帝国列强的垂涎,用尽各种手段意图垄断茶贸易,终至诉诸武力。夹在商业和战争之间的,还有一页页奴隶血泪。茶香弥漫,本是美好的,一 旦贪欲成魔,也无奈腥臭难当。

情愿走过008 | 茶香单纯

爱上中国茶,从茉莉花茶开始。当年台湾式茶坊流行起来,喝茶是一种时尚,年轻的嘴巴酷爱冰茶。后来,转而喜欢乌龙和普洱,也转喝热茶。热水冲落杯中,茶叶舒展,释放天然茶香。入口时,口腔和鼻端弥漫着的,尽是草叶清香,单纯的感觉真好。[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47 | 正芳园爪哇面(Chen Pung Hui Mee Jawa)

地点:甘蜜街门牌 45 号( No.45, Gambier Street ) 开业: 1980 年代 业者:马来人 推荐:爪哇面 爪哇面是马来同胞喜欢的面食,如果嗜咸,可以在面食中淋 上酱油,另有一番风味。 正芳园的爪哇面档在早餐时分生意很好。 沙爹是爪哇面的搭档。

古晋笔记 | 马尼拉乐队登场

今天的独立广场这片草坪,老一辈人惯称其为“七丛松”。早在1870年左右,这里就建有一座“游乐园”,占地规模仅有今天的半片草坪。“游乐园”是一座休 闲公园,有凉亭、凉椅等设施,偶尔也会举办一些官方活动,是当时古晋人主要的休闲去处。随着国库比较宽裕,当时白人拉者特地在“游乐园”内打造一座有圆锥 形屋顶的音乐台,并且首度引进马尼拉乐队演出。演出时间都选在下午,拉者一有空就会出席,坐在靠近音乐台的长椅上,嚼着甘蔗悠闲的欣赏台上的表演。到了 1990年代末,这片草坪经过整修后,才成了今天的面貌。[蔡羽•独立广场Padang Merdeka]

• 古晋咔嚓 • 信念的守护,就要——石的坚持,狮的威严。

图 > 亚答街 Carpenter Street

枯荣影集001

仰望时,这个视野触动了我。小小一方,枯和荣尽在里面。 (摄影地点:古晋蓄水池公园)

情愿走过007 | 发呆

黄昏的色调,容易滋长慵懒。那是一天忙碌之后的倦怠,也是向晚天色的情绪。晚霞越来越密集,风里的凉意也逐渐积累,城市的节奏蓝调起来。走出户外,风景很 好,天地显然是水彩,浓淡有致。这时分还谈什么家国大事个人前途儿女情仇,都是大煞风景。最好的姿势,就是坐下,把自己交还给天地,认真发呆。[蔡羽]

古晋笔记 | 蓄水池与冷藏库

20世纪以前,古晋的卫生条件很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欠缺干净的水源。当时,食用水依赖邻近的河水、溪水,痢疾很常见。特别是在干旱季节,经常爆发严重的 霍乱,据知在1888年就曾经因霍乱导致上千人死亡,灾情惨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白人拉者于1886年敲定将市区后山地段保留作为蓄水区。然而,直到 1895年,蓄水区还是因为水压过低,无法全面供水。这个情况,直到马当山区的水坝完成才顺利改善,从20世纪初开始逐渐有了完善的水供系统。今天的蓄水 池公园,就是当年最早的蓄水区,这片森林也一直保留至今作为城市的绿肺。值得一提的是,拉者在1898年曾经在蓄水区内装置了一台制冰机器和冷藏库,用以 保存食物,也售卖冰块。当时每磅冰块的售价为2分钱,冰淇淋供应商则享有特别优待价1.5分钱。[蔡羽•蓄水池公园Reservoir Park]

发现有话 | 020

喜庆终将褪色,生活清淡才是原味。 拍摄地点:吉隆坡陈氏书院 (Kuala Lumpur)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46 | 新联成(Sin Lian Shin)

地点:青草路门牌 182 号( No.182, Green Road ) 开业: 1963 年 业者:嘉应客家人 推荐:哥罗面 新联成的哥罗面在古晋有很高的知名度。 云吞贵在皮薄馅厚,这一碗云吞用料不吝啬。 新联成的第四代人已经开始在店里帮手。 迢迢半世纪光景,这里曾经烫煮多少碗令人一再回味的哥罗 面?

古晋笔记 | 巴士服务的起源

1912年,一名本地商人买入一辆小卡车作为载客用途,可以视为古晋最早期的“巴士”服务。“巴士”川行的路线主要只在当年的大石路(今敦阿邦哈志奥本 路)路段上,其办事处则位于大石路和珍珠路(Pearl Street)交界处一排老店角头间,有关老店已经拆除,让路给独立购物中心(Plaza Merdeka)。这种小卡车坐起来既不舒服,也不安全,但还是受到人们的欢迎。到了1950年代,随着大型运输公司如砂拉越运输、晋连隆运输出现后,巴士服务才日臻完善。[蔡羽•回教堂路Jalan Masjid]

他坐在一角,看着那几兄弟争得面红耳赤。 平时孝顺的老三:这几年照顾生病的老头子,你们知道我受了多少苦吗? 平时斯文的老二:他妈的,分家产又不是根据受的苦来分,讲来干嘛! 平时谦虚的老大:老头的生意后期靠的是我,我该多分点! 轮到平时最受宠的老四:死老头,也不交待清楚就走人,干! 他流下眼泪,看着墙上自己的遗照,心里难过。

情愿走过006 | 呼吸要轻轻的

这些年,我在心里布置了一个角落——有点古旧的墙,墙上有窗,窗有时开,有时不开。有从高墙垂落或豢养在盆里的绿意,也有一两缸清水搁在墙角。更重要的 是,有天窗,阳光从这里流下,雨水也从这里泻入。安静是这里唯一的声息,我常常来,和安静对话。这种时候,我特别可以理解,生命最舒服的状态,就是轻轻的 呼吸。[蔡羽]

• 古晋咔嚓 • 在波浪里累了,就靠岸休息吧!

图 > 洪清河 Ang Cheng Ho

2013年 | 吉隆坡15

再到乐安,大门已经深锁。深锁的大门并不沉默,人们的控诉在殷红如血的红纸上,继续喧哗。我一一读着纸上的字句,背后的苏丹街继续车流浩瀚。我突然在想,这数十张红纸,究竟代表了多少马来西亚人的心声?乐安的消失,激起的是浪,抑或只不过涟漪?在“施比受更有福”的牌子下,挂一布条,写着“乐安谢谢您在过去 75 年的惠顾和支持”。这城市,乐安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