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搁在提款机上的插座



我不算是糊涂的人,但有糊涂的时候。

跟朋友借了旅行插座,约好顺便吃顿饭。饭后走到餐厅对面的银行提款,随手就将插座搁在提款机上。当提款机吐出钞票后,我见钱眼开取了钱就走,完全没有把孤伶伶搁在机器上边的插座放心上。


离开银行又去了附近两个地方办点事,大约半个小时后脑袋才突然闪过一道灵光——那个借来的插座咋不在车里?这才想起把它丢在银行了,心里糟糕了无数次的当儿,飞车往银行而去。

冲入银行往提款机的部门神速飘移,远远看见插座安然坐在机器上头,没有被牵羊。突然小感动起来,这城里的人就这样通过我不小心布下的人性考验,总算人是故乡美,没有令我失望。

想起很多年以前,一位朋友初到韩国就干了一件大事,把行李整个落在机场。步行数里路之后,才猛然想起这事,火速赶回机场拯救行李箱。结果,在人山人海万头钻动的机场大厅,行李箱一如王家卫电影里流动人潮中唯一静止的物体,安然等待糊涂主人归来。

同是天涯糊涂人,另一位朋友就没我们那么幸运。某次到某国旅行,乘搭计程车时把随身包包落在车里。待他想起时,计程车早已绝尘而去。即刻请附近的计程车协助联系同行,对方很直接开出一个数目。意思是——要我这位朋友“买”回本身的包包。

包包里头有护照,而隔天就要启程回国,报警恐怕极为耗时,最后朋友无奈选择息事宁人,忍痛给钱了事。


人海茫茫,论人性美丑,难说得很。看得最真时,往往就在意外时。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70 | 一园(Cheak Hng)

地点:开裕巷21号(No 21, Kai Joo Lane) 开业:1940年代 业者:潮州人 推荐:黄梨糕 一园的黄梨糕很有名,这是古晋人熟悉的传统黄梨糕。 捏成球状的黄梨糕。 黄梨糕外洒上白色的葡萄糖粉,吃起来又是另一种风味。 一园是超过70年的老字号,从露天巴刹煮炒档口起家,后 人兵分两路,在浮罗岸开设潮州菜馆,在开裕巷老店则以制 作糕饼为主,目前掌理的已经是第三代人。 一园是由潮州人黄家经营的,开裕巷里这面老招牌特别有味 道。 一园的糕点现做现烘,是开裕巷的一道美食风景线。 开裕巷一园的第三代打理人,街坊们昵称其为Ah Noi。

古晋笔记 | 石角的古老神话

石角距离古晋约20公里,是客家人聚居的小镇,其地名来源于“Batu Kawa”(旧名Batu Kawah)。在马来话里,“Kawah”是“锅”的意思,而“Batu”指的则是位于石角河边广龙宫天师爷庙之下,散布在河边的一组石头。据说这组石头 之下,有一形同锅状的大凹,“Batu Kawah”之名与此有关。根据老一辈的回忆,这个隐藏在流水之下的“大锅”处,早年经常发生溺毙事件。这一组奇特的石头,背后也隐藏着一个古老的马来神 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两户当地颇有影响力的马来家族缔结姻缘,行婚礼当日,广邀亲朋戚友出席见证。正当大伙蹲在地上给台上的新人献上祝福之际,一只 猫闯入了会场,扑到一个来宾的身上。那位来宾一把抓住猫尾巴,并引火燃之,可怜的猫耐不住尾巴燃火的疼痛,不断在地上扭动。所有的宾客笑成一团,没有人听 到现场一位老人的劝告,说灾难将临。突然间,狂风大作,吹开所有的窗户和大门,伴随震耳欲聋的惊雷,一阵闪电突然掠过,所有人顷刻在各自的位子上变成石 头。这也就是今天所见,河边的这组石头,新人成了居中的2块巨石,周围散布着宾客变成的小石。马来人对猫特别友善,据说也跟这个神话有关联。至于“石锅” 在华人口中如何又成了“石角”呢?【蔡羽】

古晋笔记 | “七层楼”

人们惯称“七层楼”的万福路平民房,是上个世纪50年代古晋市议会的一项大工程,为无数升斗小民提供相对廉宜的住屋。这项建筑工程是在1956年启动,计 有六栋七层楼组屋、十一栋三层楼以及五栋两层楼,共532个居住单位。平民房总建费将近400万元,耗时两年多,于1958年8月1日完工,所有单位月租 仅数十元。有意思的是,每一栋平民房皆冠以砂拉越地名,比如“民都鲁”、“荷万”、“达岛”、“实布迪”等。时至今日,有关平民房所在位置已经成为市区黄 金地段,因而时有搬迁的风声,迄今未能证实。【蔡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