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5的博文

古晋笔记 | 中央医院

詹姆士布洛克于1841年宣告建立白人拉者政权初期,砂拉越没有任何医疗设施,大抵要等到1848年,英国圣公会委派传教士麦陀俄夫妇抵达古晋后,在传教 中心内建造主教屋,也是外科医生的麦陀俄夫妇经常在屋内为人看诊治病,砂拉越才算初有简单的医疗设备。而民间治病一般依赖祖传草药,比如南来的华人大多是 农民,略懂草药医理,靠着家乡带来的土方,除了可以自救,有者也挂起招牌行医,许多老中药行就是来源于此。根据有限的资料,砂拉越最早的一家正式医院,应 当是查尔斯布洛克接任第二代拉者后,在19世纪下旬于达闽路建了一所独立式的医院。而有关这家医院最早的记录,出现在1910年,该年共有920名病患入 住该院。随着古晋人口迅速增加,这家医院到了1920年代已经不敷应用,于是政府拨出大石路(1963年后改为“敦阿邦哈志奥本路”)一大片地段,充作建 设新医院之用。1925年,新医院工程开动,并于1931年启用,在二战以前新医院一直被称为“古晋中央医院”。至于达闽路的旧医院则在稍后改为监狱,直 至本世纪初监狱搬迁后被拆除。【蔡羽】

枯荣影集061

美丽没有标准,但凡自在而自信者,必有知音。 (摄影地点:古晋敦阿邦哈志奥本路 Tun Abang Haji Openg Road, Kuching)

随心所遇 | 008

哪怕一路有阴影,我仍无惧前行! (敦阿邦哈志奥本路)

随心所遇 | 007

团圆的意思就是紧紧相挨! (大井巷)

吃迷不已 | 奶茶里的搭配艺术

印度人是辛香料的魔法师,比方变化无穷的咖哩就是辛香料搭配的艺术。近来迷上印度香料奶茶(Masala Chai),各大印度料理店几乎都有这一味。只需上网,很容易可以查到“masala”一词指的正是“综合香料”,可以视为饮料版本的“咖哩”概念。一般 上,奶茶中的香料包括绿豆蔻、肉桂、丁香、姜、黑胡椒等,而印度不同地方的香料奶茶还加入个别不同的香料,视各人的喜好和想法而定,丰俭由人。烫热的香料 奶茶入口,茶香奶香之中,舌尖也轻易碰触姜和胡椒的辛辣,还有许多细腻而复杂的香味,有别于一般饮料,很具个性。如此香料奶茶下肚,全身流动暖意,难怪阴 雨绵绵的年尾天,我特别想喝上一杯。【蔡羽】

古晋笔记 | 东方花园

古晋国泰戏院的前身是“利联戏院”,当年戏院前有一大片空地,被规划为一花园,并命名“东方花园”。1962年,“东方花园”这片地建起了L型的双层店 屋,负责建筑工程的是后来砂拉越国民党红人、曾经官拜砂州助理部长的已故罗佛机。有关店产仍属于国泰机构,因此这个新的商业店继续被称为“东方花园”。 “东方花园”的店屋建成后,底楼开有杂货店、洋服店等,二楼则开了一家当时颇具名气的雅加达餐厅,有关餐厅在运营了20多年后于80年代结业,餐厅原址先 后又开了马来餐厅、桌球中心、电单车销售中心等。1977年,“东方花园”咖啡店开业,专卖哥罗面,营业至今已经成为古晋著名的古早味面家,人客络绎不 绝。公元2000年代初,国泰机构将有关产业转售给“亚洲糖王”郭鹤年家族。【蔡羽】

随心所遇 | 006

不怕岁月折磨,且继续风骚。 (船坞巷)

• 古晋咔嚓 • 古今多少事,消散无踪者几何?至今安在者又几何?

图 > 老巴刹 Old Pasar

枯荣影集060

强大的生命力量,往往出自恶劣的环境。 (摄影地点:古晋达闽路 Tabuan Road, Kuching)

随心所遇 | 005

不同等级,不同价值。这是商业法则,还是世界规律? (马吉街)

情愿走过073 | 报贩少了

朋友一直念念不忘,那条街曾经是报贩街,成排报贩售卖着各种语文的报章,路过的行人或车子,或随手抽一份或在车里请报贩递上一份报纸,付了钱就可以离开。 当时大家都阅报,因为那是获得资讯的主要途径,也是日常生活的一大休闲享受。网络流行起来后,每日阅报的人显然少了,大家在网络像吃速食面般浏览各类资 讯。于是,报贩也少了,一个细心阅读与消化的时代渐渐消失,徒留我的朋友和许多人的幽幽感叹。【蔡羽】

随心所遇 | 004

心灵安静了,世界就宁静了。 (石隆门)

吃迷不已 | 风吹过的沙拉

野姜花应用在食物里,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一位长辈煮的私房叻沙,撒入切碎的野姜花,叻沙立刻有了不同的“性格”。另一次的惊喜,则来自Tribal Stove这家“科拉毕高原”(Kelabit Highland)餐厅,野姜花竟然变成一碗沙拉的主要材料!科拉毕高原位于砂拉越北部,而大家熟知的“峇里奥”(Bario)就是此高原上的主要聚落, 名称源于科拉毕语“Bariew”,意思是风吹过的地方,说明此处常刮强风。据知,科拉毕族的料理喜用野姜花,而这道带给我味觉和视觉惊喜的沙拉 Lamud Busaq Keluduh正是当地的美食,主要食材除了野姜花,还用上臭豆、韭菜等,并以当地特产的高山盐搅拌调味。可以想象,这道色彩斑斓的沙拉健康营养,但味道 强烈,吃在嘴里,可以领略这强风吹过的高原是怎样的风情。【蔡羽】

• 古晋咔嚓 • 该辣的时候,就狠狠辣它一回,不必客气!

图 > 西里京 Serikin

随心所遇 | 003

阴沉潮湿的,就要晾到太阳底下,说的是心事。 (古晋大井巷)

情愿走过072 | 依然如故

临河远眺,我喜欢看远方的那座山。忆起儿时画画,最喜欢画一座山,然后山前有一条河,活脱脱就是眼前的景致。而后再看这城的老照片,泛黄的照片里,河景不 太一样,河的两岸更是沧海桑田,岁月的变迁无所遁形。倒是那座远山,坚守着同样的山形,为这变化莫测的世间,留点令人安心的依然如故。【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82 | 生园粿汁(Seng Yuen Kueh Chap)

地点:福州第一路洛7054号(Lot. 7054, Foochow Road No.1) 开业:1980年代 业者:河婆客家人 推荐:粿汁 生园粿汁下料绝不手软,份量大,而且从粿皮到猪杂的料理 都在水准之上,吃得饱也吃得满意。 粿汁源于潮州人,但是生园粿汁却是河婆客家人在经营。若 与一般潮州人的粿汁做比较,生园粿汁确实有本身的风格, 味觉上有独特之处。 对一碗粿汁而言,猪杂料理很重要,因此有人也称之“粿什 ”或“粿杂”。根据老饕透露,“粿汁”才是这道街头美食 的“正名”。 生园的张老板于1980年代曾经在广利银行路的符南盛茶 室卖粿汁,后来于福州第一路开业,创立“生园”宝号。生 园除了粿汁闻名,另有鱿鱼粥、黑醋面等也有名。

古晋笔记 | 椭圆形的河滨影院

1930年代,古晋的娱乐场所不多,看电影是比较平民化的选择。然而,当时的电影院也不多,较为有名的是位于警营路的丝米亚戏院(Sylvia Cinema)和汉阳街的利联戏院,很少有人知道其实在邻近浮罗岸的汤申路(后来改名为“东姑阿都拉曼路”)河边也有一家“河滨影院”。据知这家戏院是一 座椭圆形的简陋建筑,屋顶和墙分别采用锌片和锌板,而观众席则分为三个等级——比较低处而票价也最便宜的三等座位采用木制长凳,票价一角钱;略高的二等座 位是几排木凳,票价2角钱;最高处的几排木制坐椅则是一等座位,票价3角钱。这家戏院何时结业无法确定,估计并没有营业很多年。戏院的原址,就在今天的玛 格烈达大酒店(Grand Magherita),当年还是乏人问津的冷清水岸。【蔡羽】

• 古晋咔嚓 • 搵食艰难,没有十八般武艺哪行!

图 > 河滨公园 Waterfront

随心所遇 | 002

转角遇见色彩缤纷,果然无处不精彩! (古晋万福巷)

随心所遇 | 001

老街越来越长,因为流转在这里的光阴,也越来越长。 (古晋友海街)

情愿走过071 | 老窗情调

阴雨天,走进老邮局,幽暗的光线透窗而入,吸引了我的目光。镶在窗格里的玻璃,各有花纹和色泽,在同样的光线下,展现不同的情调。不确定这是原本的建筑设 计,抑或后来更新窗格时不依规范的结果。我倒喜欢这种细节的差异,多一份随性,从又老又旧而且残损的窗外望,视觉变得丰富而精彩。或许日夜对着这窗的人, 想法也如是。【蔡羽】

古晋笔记 | 南市民信局

早年没有邮政和银行服务,南洋的华人要给家乡的亲人去函或汇款,得靠民信局——这是一种兼具邮政与金融功能的民间机构。“民信局”在历史记录中有多个不同 的称谓,比如侨批局、批局、批信局、侨批信局等。所谓“批”,指的就是信函,源于闽南话和潮汕话将“信”念作“批”。一般上,民信局在南洋各地、香港、中 国各地都设有总行或分行,除了方便处理汇款与汇率转换,也便于安排“信差”将信件或钱财送到侨民位于中国的乡下老家。在古晋海唇街35号,有一家“南市” 宝号,由潮州人许应勤创办于战前,专营中国及欧美杂货、布匹、罐头食品的批发和零售,同时也是一家有名的民信局,主理香港、九龙、澳门及中国各城乡的业 务,是早年许多潮汕华侨的首选民信局。“南市”大约在1990年代初结业,唯目前店产仍为许家所有,“南市”两个大字招牌因而仍高悬在海唇街上。【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81 | 乙号(Ik Ho)

地点:洪清河路洛512号(Lot. 512, Ang Cheng Ho) 开业:1950年代 业者:福州人 推荐:三文治、罗丝卷饼、烧包、咖哩卜 圆形的两颗是令人惊喜的“罗丝卷饼”,“罗丝”二字是谐 音,吃过就知道其中玄机。后方两颗是烧包。 咖哩卜 乙号的三文治,采用自制的面包,图中的是绿茶口味。 “乙号”是金字老招牌,早年开业于诗里街,而后才迁移至 古晋。 “乙号”的店铺虽然位于洪清河路有些偏僻的后巷,但是许 多老饕仍寻味而来,靠的就是令人赞不绝口的制饼好手艺。

枯荣影集059

合群而居的同时,也不忘活出自己。 (摄影地点:古晋旧法庭 Old Court House, Kuching)

古晋笔记 | “摊”的赌法

日治时期,日本人筹措经费的主要方法,就是发出赌博准字,在古晋、诗巫和美里招标,然后再由得标者发出次级准字,次级准字持有人付款给得标者,得标者再付 款给日本军政府。当时,在亚答街和印度街一带的巷弄或五脚基都可以看见不少赌博档口,最常见的赌博就是“摊”(Tan)。庄家备有一面志有1号到4号的金 属板,旁边再放一堆老式中间有孔的铜钱。赌法是庄家手抓一把铜钱,而后用一个小杯盖住,下注者将金额押在金属板的任何一个号码上。完成下注后,庄家掀开杯 子,用一根小棒子数铜钱,每4个铜钱一组,最后一组的数目就是赢数,中奖者可以获得下注金额的双倍回酬。【蔡羽】

欣赏

他欣赏她的才华。 她的歌、她的文章、她的画,没有一次不触动他。 更重要的是,她有一种迷人的气质,令他无法不喜欢她。 他有的是钱,然而总是觉得生活里缺少了温暖。 她的出现,有如一道暖流,流进他的生命里。 那天,他约了她见面,顺道吃一顿饭。 饭后,他对她说:“我们没有儿女,你愿意成为我们的干女儿吗?” 他的夫人在一旁微笑点头。

光影

喜欢看光影,明暗之间自有分寸,仿如艺术。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80 | 南芳园(Nam Pung Hui)

地点:打铁街门牌597号(No. 597, Blacksmith Road) 开业:1984年 业者:海南人 推荐:哥罗面、海南面包夹 南芳园的哥罗面没有出众的卖相,但烫面功夫却相当扎实, 面条口感好,葱油浓郁入味,而且带有独特的咸香,是那种 会让人回味的好味道。 既是海南人经营的咖啡店,海南面包夹自然有其老功夫,也 是在这里必吃的美食。 位于打铁街河边的南芳园,数十年来有其不离不弃的追随者 ,每周甚至每天必定报到。 南芳园已经进入第二代经营。

• 古晋咔嚓 • 心绪宁静了,把生活的脉络理清了,才能找到安稳舒适的桃源。

图 > 博物院公园 Museum Garden

情愿走过070 | 缝补岁月

走过那面长长的墙,有两个补鞋档口,经常看见几位补鞋匠窝在方寸小天地,等着顾客上门。老时光仿佛在这里倒带回转,什么人的鞋子哪里坏了,就来这儿缝补一 下,心爱的鞋子还可以再穿上一年半载。那样的缝补岁月里,人心深处的主旋律是惜福惜物,在物质丰裕之后,旋律淡出,留下守候的补鞋匠,冷眼看着来往的脚 步,追逐无穷尽的物质欲望。【蔡羽】

从老街导览走向城里深处 ——兼谈都市生活与老区文化的碰撞

文 / 蔡羽   在 1963 年以前,砂拉越和马来亚是两个国度,来往并不密切。古晋是砂拉越的首善之都,百年来进出口贸易和对外交通主要依赖新加坡这个国际港口,包括华族移民南来也先登陆新加坡,再乘船到砂拉越。换言之,新加坡才是与砂拉越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其中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地的华社民间,皆深受闽南文化和潮州文化的影响。 马来西亚成立后,尽管新加坡于 2 年后就退出,但是砂拉越和新加坡的亲密关系依然维持。即便到了 1980 年代,古晋人对新加坡的了解更胜吉隆坡,许多家庭也都有亲戚或家人在新。 简单勾勒早期的古晋——福建人和潮州人居多,还有客家人、广府人、海南人、诏安人、兴化人、少数福州人、江西人等,主要方言是福建(闽南)话。商业的部分,进出口贸易多由福建人经营,京果业则由潮州人主导,其他如广府人主要经营金饰业、裁缝业;海南人开咖啡店、餐厅;诏安人养猪、当苦力;兴化人掌交通运输业;客家人务农等。民间信仰方面,有大伯公庙、福建人的广泽尊王庙、潮州人的玄天上帝庙、海南人的天后庙等。这是砂拉越最老的街区——古晋老街区的基本面貌,也很有新加坡的影子。 海唇街是砂拉越第一街,约出现于 1860 年代。 一如南洋的其他老街区,华人商店是带动古晋发展的火车头。华人移民自 1840 年代开始陆续南来,砂拉越第一条街道海唇街( Main Bazaar )大约在 1860 年代出现。华人商店主要沿着砂拉越河建起,河对岸是马来甘榜,老街区周边也都被大小不一的马来甘榜围绕,另有印度穆斯林和爪哇人的小村落参杂其中。至于原住民毕达友族和伊班族的村庄,则在比较远的地方。 当时的砂拉越河,在海唇街和甘蜜街( Gambier Street )这个段落是繁忙的港口,沿河排开众多码头和货仓,工友们忙碌的在起卸货物,河上除了货轮往来,还有往返上下游运载土产和日用品的船只,以及横渡两岸的马来舢舨。未进入航空时代前,这里的码头也是对外运输的唯一出口,见证最多聚散悲喜。 【新的古晋开始出现】 古晋老街区的格局和面貌,很长一段时间变化不大,也一直是最主要的人口集中地。到了 1970 年代末尾,经济大好,小城开始蠢蠢欲动,奔向现代化发展。工业区、新兴商业区和住宅区陆续出现,人口逐渐从老街区分散出去,新的古晋大抵从那时开始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