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3的博文

老街老不老

走在新加坡老街,店屋是老格局,却是新面貌。在政府推动下,老店都得到修复和照料,而且被漆以五颜六色,尤其在牛车水一带,已然一派旅游区的面貌。 牛车水街区早在 19 世纪初就形成,华人聚居在这里,主要从事码头搬运工作。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华工每天都以牛车载水清洗街道,所以有了“牛车水”一名,是 15 条街巷的统称,可以视为克拉码头( Clark Quay )以外最古老的街区。 1819 年,莱佛士抵达新加坡后,把牛车水视为华人区,所以这里就被称为“唐人街”( China Town )。 人潮在这个街区走动,游客不少,看来一片蓬勃,老街生气再现。毫无疑问,牛车水的生意,以旅游为导向,至少底楼看来如此。至于二楼或者三楼,听说有些设计公司或者类似的创意工作室。 当然,老街旺起来,带动的就是产业增值,影响所及就是租金调涨。或许可以预设,今后能够在这里开门营业的,必然都是有大财团做靠山的连锁店。小本经营,要想在这里呆着,门槛越来越高。至于二楼三楼,不可能再像早年般当成住宅用。 我想起中国各大城市被国际连锁店进驻的老街区。那些生气勃勃的老街区,看来都一样,因为高悬的招牌都一样。牛车水的未来,会变成那样吗? 我突然很想重看很多年以前,那些很有新加坡风味的连续剧,比如《雾锁南洋》、《红头巾》、《牛车水人家》,想看看里面的牛车水和街上那些衣装简朴的人,那些新加坡很单纯的面貌。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39 | 安安粿杂(Ann Ann Kueh Chap)

地点:三角坡潮州公会楼下国文茶室( Ground Floor, Teochew Association ) 开业: 1980 年代 业者:诏安人 推荐:粿杂 安安粿杂汤浓料够,粿皮嫩滑,猪肉则一咬就松开。 拍摄安安时,巧遇一位朋友,他说他每周来几次。 古晋老牌粿杂大多由潮州人经营,安安的老板娘却是诏安人 ,仔细品尝安安粿杂,口味确实有点不同。 安安就位在古晋潮州公会楼下,要享用的话最好在上午九时 半以前。

发现有话 | 015

你来我往,兜来转去,我们究竟相遇在哪里? 拍摄地点:新加坡 (Singapore)

Scenes of Singapore

活得越久,很多人发觉——这世上最美的地方,就叫“家乡”。这份情感,不是刻意培养出来的,而且自 然累积形成,促成其发酵的就是“记忆”。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一定有些忘怀不了的记忆,一经触及,脑海里面就有了的画面。这些画面伴随一生,每当想起就有 一种幸福感,温暖全身。难怪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一诗里这么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新加坡水彩画家Foo Kwee Horng以水彩和素描的方式,把新加坡的街巷、自然、人文、生活景观等,结合短文叙述,按照A-Z的方式,结集出版成书。在水彩与素描的浓淡深浅之间,活生生的新加坡跃然纸上。

• 古晋咔嚓 • 越是眼花缭乱时,越要一心不乱。

图 > 友海街 Ewe Hai Street

五十年代

在新加坡吃东西,很多时候碰到的情形是——档口后面的人一开口,就是中国口音。这个经历,在组屋区或者商场内的餐厅食坊尤其普遍。我一直纳闷,新加坡曾经号称美食天堂,过去那些道地的美食老字号,到底去了哪里? 这趟到新加坡,决定去走走老街区,于是约了建筑师学弟沐松,在他位于牛车水老街区的办公室见面。从他办公室出来,我第一个要求就是要吃新加坡的老味道。于是,一番穿街走巷,来到邻近的老食坊,他推荐我来一杯“五十年代”的咖啡和海南面包。 抬头一看,果然是“五十年代”。 “这个档口是由几位五十年代出生的妇女经营的,你看看档口里边,都是白发苍苍的人。”沐松点餐过后,这么说。 看着亮灯的“五十年代”大招牌,在一座追逐现代化的都会里,仿佛在昭示一些什么。喝了一口咖啡,再吃了一片海南面包,熟悉的南洋风味在嘴里散发。是的,这才是我记忆里,小时候大人口耳相传的新加坡。 远远看着档口内忙碌的身影,我猜想这几位妇女选择在这里卖古早咖啡和面包,而且选了这个怀旧的名字,其实是在给这座城市,做点温馨的提醒。 24-09-2013

发现有话 | 014

唯有轻吻黑色诱惑,才闻见闲情的味道。 拍摄地点:新加坡 (Singapore)

古井

我望向井中 望见你的眼神 你什么都不说 只有沉默的回音 泉涌而上的 是呼吸 这一吸一呼 用了两百年 天空又用了多少阵风 以及多少场雨 撰写这河边 所有表情 我问,你依然不答 只能从你的眼神 看见下墨很重的 深邃   稿于24-02-2013 刊登于22-09-2013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谎言

他喜欢她,真心的喜欢。他那位老传统的父亲怎么也不喜欢这女孩,因而极力反对。他要知道理由,父亲不多说,只说了一句:不适合。 他被限制和她见面,只能写信给她。初时,她还回了三几封信,信中诉说对他的思念。后来,她再也没有来信。渐渐的,他开始怀疑,父亲已经发现他们在通信,而把他写给她的其余二十三封信都拦截了。 后来,父母托人做媒,强硬给他安排了一门婚事。拗不过传统的压力,他只好妥协,但是从此怨恨父亲。婚后第二年,父亲去世了,父亲头七那一晚,他暗地里跟母亲提起拦截情书的事,母亲否认了。 然而,他看见母亲的迟疑,这迟疑等于向他揭开了一些谎言。恨意没有随着父亲的离去而淡化,反而因为谎言而雪上加霜。 后来他再也没有开心过,和太太的关系始终相敬如宾。这段婚姻,勉力维持了二十年,还是破裂告终,留下一个叛逆的儿子,恨着他。 离婚后,他透过社交网站,找到最早的那个她,那个不被父亲接受的她。他们礼貌又生疏的维持联系,大家都绝口不提过去。 那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发了一则短讯:对你很抱歉,过去写了很多信给你,我相信你都没有收到,因为我父亲拦截了那些信件。 隔了好久——就像当年等信的心情,他惶恐不安,以为她不再回复——一个星期以后,她回复了:你后来的二十三封信我都收到了,没有回信是因为我一直瞒着你,当时我已经有男朋友。对不起……

悲喜边缘的旅馆

2009年,从诚品买回《悲喜边缘的旅馆》,一直束之高阁。近日翻开来,跟着这部美国翻译小说,在1940年代和80年代的两个时空里,读着战争与和平,亲情与爱情,仇恨与谅解。916假期前的雨 夜,一口气把最后几十页读完,伴随着感动的,还有很多绵绵思绪,就如绵绵细雨,不停。 书的封面写着"爱,遗失了,却永远没被遗忘!",每个时代的大浪小浪之间,也因为没被遗忘的爱,我们勇敢的活了下来,并且继续前进。

生命力

聊天时,发现那些叶子,在阳光下特别精神。那是从木地板缝间探出的小生命,也不晓得用了多长时间,才觑准这个机会,与地面上的世界打了照面。 一个小孩从它旁边跑过,我吓了一跳,生怕孩子把它踩死。孩子跑开后,我过去拍照,想为这个奋力的生命,记录瞬间。当我跪落,更亲近这个匍匐在地的生命时,我试着想象它从这个低角度,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 也许到了枯萎那天,叶子不会明白,它已经为生命做了有力的一击。按下快门,看着照片里昂首的绿叶,我心里不无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