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9的博文

木屐走远

岁月穿着木屐走过去 五脚基的空洞更空洞 呜呜的风声不停 追问那些逐日无所事事 银白色的雨丝 雨丝下是目送的眼睛 视线系不住的青春 断线在骑楼第几扇门口 有人轻轻关上 老如史书的木门 一切,就沉默了 刊登于 31-12-2019 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宽窄巷子

——游四川成都宽窄巷 送走人潮与灯火后 藏身在瓦樑与墙角之间 古老的魂说起古老的清朝 夏夜的叹息很轻 吹不动发丝和衣角 巷子收窄 岁月还是穿过去 巷子再宽 也容不下打烊的过去 身旁那游人打个卡 就走了 刊登于 31-12-2019 星洲日报【文艺春秋】

在鹿港遇见罗大佑

抵达鹿港,冬日的风带寒,心里却有一种暖暖的熟悉感。这是初临贵境,踏上实体的鹿港;之前的鹿港是虚拟的想象,来自罗大佑的《鹿港小镇》,那是很单纯的画面,有清晰的红砖墙、贴着斑驳春联的门板以及妈祖庙里上香的人们。 台湾有“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清朝时期三大最重要的港市。“府”是台南府城;“艋舺”是今天台北市万华区;“鹿”指的就是鹿港了。可惜的是鹿港的繁华随着泥沙淤积而逐渐没落,年轻人跟着外流找生活,才有了罗大佑的《鹿港小镇》。 我问司机导游,鹿港一名又是何渊源?据说此处原本漫山遍野都是梅花鹿,鹿的浑身上下都是宝,从鹿茸、鹿皮、鹿肉等都有经济价值,因此鹿买卖一度风行于此。大肆捕捉的结果,后来也就鹿踪杳然了。 或许此前对鹿港的印象确实只是一首歌,当我走入真实的鹿港老街时,心里就哼着《鹿港小镇》。窄小而蜿蜒的街道,两旁是一如预期的旧式红砖墙,岁月在所有门窗上留下不同的表情。旅人不算多,却也并不冷清,很多老铺子显然有了新的文化创意,却又适度保留了老传统。 信步走入一家专做祭祀器具的老店,一个约莫三十几的年轻人在打磨一支木制文昌笔,随口跟他聊上几句。这是传承三代人的老生意,制作香枝、筊杯、神台等,如今因应鹿港老街成为旅游景点的需要,也开始制作一些相关的旅游商品,比如文昌笔挂饰、出入平安吊饰等。 逛累了走入一家“古厝咖啡”小馆,扑面而来的咖啡香是冬日里的惊喜。更为惊喜的是,悬挂在店墙上的数十幅清朝匾额,大部分还有皇帝的御笔签章。匾额都是当地收藏家萧忠义的珍藏,与咖啡馆合作,使这个小铺子仿佛成了历史文物馆,在其中享用一杯香醇的咖啡,很有味道。 台湾这个靠海为生的岛,几乎三五步就一座妈祖庙,鹿港妈祖庙更是香火鼎盛。随行的朋友撞撞我的手肘:罗大佑的妈祖庙到了。我竖耳一听,檀香氲氤的庙堂里,隐约传来《鹿港小镇》的和弦音乐。 有趣的是,出发前往台湾的前几天,无意中从广播得知,罗大佑写《鹿港小镇》时,根本未曾到过鹿港,那是 1982 年。他自己说灵感来自于一个洗车的小伙子,从谈话中了解到这个鹿港小伙子离开小镇到台北找机会的辛酸和失落,罗氏因此写歌对过度经济发展造成的糜烂提出批判。 “台北不是我想像的黄金天堂       都市里没有当初我的梦想 在梦里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镇        庙里膜拜的人们依然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