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走过054 | 1959 二月 16, 2015 位于山巅上的马来村屋,墙上标示“1959”这个数字,年已八旬的老屋主说是建屋的年份。屋子是砖墙沙厘瓦片,样式虽然老旧,却维护得很好,里外都干净。 屈指算来,屋子已逾半个世纪,这半个世纪来又经历家国多少大事。无论时代转了几转,这屋子依然安好,屋里的家庭也安好。所以我明白,当老人谈及这组数字 时,眼里为何焕发光彩。【蔡羽】 阅读全文
吃迷不已 | 饺子 二月 16, 2015 饺子不是我童年的食物,当时也不知道世上有这种东西。大抵是中学时候,突然流行起台湾茶坊,饺子这玩意儿才开始在古晋的食肆逐渐普及。我喜欢吃饺子,而且 觉得这小东西营养均衡,有菜有肉的,味道又好。好吃的饺子,一定以“皮薄馅厚”来形容,其中要做到皮薄也真不容易。皮要薄,还得耐煮、耐蒸或耐煎,少点功 夫也不行。近来挺喜欢吃大姐饺子王的饺子,尤其天气凉的时候,来一盘热气蒸腾的饺子,咬在嘴里唇齿留香。【蔡羽】 阅读全文
老交情 二月 09, 2015 第一次在露天巴刹 (Open Air Market) 的马来档口用餐,吃了一盘火候够又可口的炒面。老板娘笑 容可掬,很热情,马来话和英语都说得好,而且嗓门很大。 周围档口的老板也是大嗓门,于是马来话华语福建话潮州话 满场飞。 老板们感情很好,彼此间笑谈不断,看得出都是老交情。马 来老板娘收档前,特地把一些铝罐交给隔壁档口的华人老板 : I know you want collect it......然后笑眯眯的清洗盘具。后头不远处,是 客家人经营的肉粥档口和潮州人的炒煮档口,正准备开档。 吃完炒面,我站起来要离开,老板娘亲切道别。看看时间, 我只呆了二十分钟。可是,这二十分钟却看尽了百年来,我 们不同种族共同生活在一起,培养出来的相互理解和友爱。 那些种族主义政客,应该来这里坐坐。 阅读全文
情愿走过053 | 老药店里那些字 二月 07, 2015 逛老药店,时间许可的话,我喜欢读读百子柜上的字。都是工整的小楷,密密麻麻写着各种药名,大多是不懂的中药材,有些猜想还是奇珍异草。药店老板熟能生 巧,轻易就可以按顾客的要求,把某种药从某个柜子揪出来。另有一点吸引我的,是老一辈人在书写时惯用的异体字或简笔,读来颇有猜谜乐趣。有时对着某个字苦 思良久不可得,待老板揭开“谜底”,忍不住拍额!【蔡羽】 阅读全文
古晋笔记 | 嘉应客的百年足迹 二月 03, 2015 客家人很早就大批进入砂拉越,1830年左右就有一批矿工从加里曼丹抵达石隆门,主要以嘉应州客家人为主。依据社团注册局的资料,古晋多个以客家人为主的 乡团中,成立最早的是“嘉应五属同乡会”,注册日期是1881年,主要由古晋市区嘉应人筹组,是目前古晋仅有的五个百年乡团之一。所谓“五属”,指的是梅 县、蕉岭、兴宁、平远与五华,在广东省是纯客家县份,移民海外为数极众。其实早在1874年,嘉应五属同乡会就已宣告成立,最初以一工厂木屋一隅为会所。 到了1885年,以亚答街52号店铺作为会所,并命名“应和馆”。1918年,嘉应五属同乡会在会馆内创办公民学校。到了1935年,公民与另一客属乡团 “大埔同乡会”创办之大同学校合并为越光学校,交由其时甫成立之砂拉越客属公会管理。战后,古晋华校统筹统办,越光学校成为古晋中华小学第四校,嘉应五属 同乡会也成为古晋中华中小学校董会成员之一。嘉应五属同乡会的会所虽然已经迁离亚答街,然而老会所上之浮雕招牌依然高挂,希望得以长久保留之,作为历史见 证,也可作为老街户外教学之凭据。【蔡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