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8的博文

此时此刻,吃茶去!

在我儿时那个年代,很多家庭的厨房里都有个铁茶壶,里头通常盛着咖啡,有时会是红茶,都加入很多糖,甜度超标。大抵因为早年体力劳动多,需要补充糖份,因此老一辈人多喝糖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咖啡和红茶肯定是华人下了南洋以后,受到英国人的影响而养成的习惯。当中国茶于 1990 年代从台湾传过来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回响,茶道的推广成效更是有限,至今仍不若咖啡那么流行。由此可见,文化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时间够久。 我算是有被中国茶“感召”的人。记得当年认识的茶坊掌柜,隆重其事的在我面前摆上茶道,连串冲泡的动作过后,我按着指导将一小杯茉香绿茶啜入口中,茶香在口腔里漫开,那真是一阵惊喜。茶水沿喉咙滑下后,唇齿间还有回甘,这是过去喝低等级的红茶所未曾有过的体验。 自此我逐渐养成习惯,办公室里无时无刻都备有茶叶,从早期偏爱茉香绿茶,后来转而青睐乌龙茶,近年也常喝普洱。我也有一套小茶具,偶尔来一次茶道,但技术不精。尽管没有特别钻研,但喝茶久了,也开始觉察 中国的茶文化很博大也很细腻。博大是里头藏着一套自然法则,藏着待人处事的道理;细腻是指视觉、嗅觉、味觉乃至冲泡品茗的动作,既是感官的享受,也带着诸多隐喻 。 根据典籍,中国饮茶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却“兴于唐而盛于宋”。唐朝出了一位陆羽,写了一本《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茶书,陆羽就此被供为中国茶学的开山鼻祖,大概也因此推高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到了宋代,中华文化走到最精致的境界,茶文化当然也去到极致。 茶文化有“ 茶禅一味 ”的说法,据知源于唐代最早喝茶的僧人。唐代的从谂禅师——即赵州和尚在禅学和茶学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有句著名偈语“吃茶去”。故事是这样的—— 有两位僧人远道而来,要向从谂禅师请教禅学。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位以前曾来过吗?那位僧人答未曾,从谂禅师要他“吃茶去”。从谂禅师再问另一位同样的问题,那位僧人答曾经来过,从谂禅师也要他“吃茶去”。一旁的监院不明所以,问何以对来过和不曾来过的两位僧人,从谂禅师都说同一句话?此时,从谂禅师依然回答监院“吃茶去” 。 后人的解读是,“吃茶去”是一种豁达、洒脱和自在的境界。不论身处何种境况,若能及时归于“吃茶去”一境,也许有助于超脱现状。 近来读林清玄的《抹茶的美学》,也提到一个日本人熟知的茶禅传说。说的是“禅宗初祖达摩从天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