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九月, 2014的博文

• 古晋咔嚓 • 幸福很简单,有个挡风遮雨之处就是了。

图 > 伦乐 Lundu

完美

她说:我要求完美。 他瞥了她一眼,嗤之以鼻:自欺欺人,这世界哪有完美! 她脸色一沉:你认为我不完美? 他忍不住大笑:人怎么可能完美! 她眼神犀利,向他砍去。 她冷冷地说:我不许你侮辱我。 他躺在血泊中,心爱的女人在眼前渐渐模糊 ......

新鲜的颜色

以前帮顾客设计广告,他说要“新鲜的颜色”。我问那是怎样的颜色?他回答:水果的颜色。自那时起,我养成“观赏”水果的习惯,每每经过水果档口,或者老街 那些小地摊,都会慢下脚步,探看不同水果的颜色。看久了,发现水果的色泽真丰富,即便同样的水果,也有深浅明暗或者细纹的差异。这小小的观察,尽是生命的 万般可能。【蔡羽】

黑白脚车的百宝袋

记忆里的那些街道——颜色不多,色调偏黄,略嫌杂乱——总是叮铃响个不停。细微的叮铃声中,穿梭着黑白色组成的瘦削脚车,我总是感觉骑在上面的人也都是瘦削的。脚车骑得再快,依然还是一派悠闲,或许那年头的确没什么大事,不怎么需要忙乱。大多脚车的座椅后方,有个铁架子,架子上装有一个用以置物的包包,小时我直觉那是百宝袋,喜欢留意大人从那里边拿出什么法宝。脚车不断向前,年代也一样,黑白脚车终究很宿命的,被搁在黑白的年代。后来,偶尔在街边发现时, 画面立刻怀旧起来。前些天和一位老脚车业者闲聊,提起现在很多人爱好骑脚车,似乎又见脚车普及化。他的眼神从厚厚的老花眼镜穿越过来,淡然却肯定地说:那不一样。【蔡羽】

枯荣影集038

被豢养和照料的,会比天生天养的更好吗? (摄影地点:Lundu 伦乐)

• 古晋咔嚓 • 何处不是好风景?不如归去......

图 > 河滨公园 Waterfront

怀旧抱枕

很多人的童年,怀里都揣着小抱枕,无论睡着或醒着。小抱枕从光鲜亮丽,到后来色泽暗淡,污迹处处, 还附着一股异味,却依然是小孩怀里的宝贝。尤其那股熟悉的味道,仿佛成了魔咒,一日不闻,三魂就不见了七魄。因此,没有多少父母有那份能耐,可以从小孩的 手上夺走或偷走这抱枕。后来,抱枕通常是莫名其妙就不见了,仿佛在某个成长阶段突然化为一阵青烟,散去。在边境看见这窗口的风景时,一阵触动,感觉怀里又 抱着柔软的什么,鼻尖有一股味道探了过来。这小抱枕是母亲以外,童年最安全的依偎。我们也从抱枕开始,学会什么是怀旧。【蔡羽】

情愿走过039 | 老家

他的记忆里有一方空间,很小,时常有各种调子的人声,挤满在陈设简单的客厅,也在隔音不佳的隔间来回穿越。偶尔清静时,仿佛又有鬼魅,在斑驳的四壁间忽隐 忽现。物质不丰的当年,一家人近距离相处的画面,保留在记忆里,及至各有各忙的今天,竟成为一种幸福的经典。这是全家团圆需要电台广播提醒的年代,也难怪 他总是缅怀逝去的那些温暖日子。不久前参观一间老店,踩着木楼梯上到二楼,他脱口而出:我的老家就是这样的!【蔡羽】

枯荣影集037

环境越是险峻,依然活出姿彩,生命就有了令人难忘的容颜。 (摄影地点:Bau 石隆门)

• 古晋咔嚓 • 是谁,从远处回来,搅动等候已久的心绪?

图 > 巴哥 Bako

古晋笔记 | 考车场上的星期天市集

百年老街区“大清真寺”(Masjid Besar)对面有一个停车场和小公园,于1980年代以前是古晋考车场及交通部建筑所在。此外,古晋闻名的“星期天市集”(Sunday Market)也一度在这里营业。根据一位当年在该处营业的鱼贩透露,首个“星期天市集”的地点就在大清真寺斜对面——今Arif Hotel前的空地。1970年代初,市议会将有关市集迁移到考车场,星期天不考车时就供小贩们摆档。一直到1980年代初,随着考车场搬离,加上小贩数 量越 来越多,“星期天市集”才迁往砂督地区,并发展成一千多个摊位的大市集,小贩包含 各民族,货品琳琅满目。2013年,“星期天市集”再迁至马当现址,结束了在砂督营业30年的历史。话说早期在大清真寺前营业的年代,“星期天市集”的摊 位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自由抢占,市议会官员会在星期天上午向小贩们征收租金,每个摊位20仙左右。为了霸得好位置,小贩们——当年以原住民居多——往往在 星期六晚上就到场“扎营”。后来,也就形成“星期天市集”从周末下午开始摆卖的习惯。【蔡羽】

枯荣影集036

青涩的岁月里,阳光总是明媚,天空总是蔚蓝,我们总是有更繁茂的理由。 (摄影地点:Kampung Boyan Kuching 古晋甘榜波央)

• 古晋咔嚓 • 人生总有知音!

图 > 亚答街 Carpenter Street

古晋笔记 | 打铁街上消失的叮当

毕打拿路旁,有一条“打铁街”,在 1970 年代以前聚居着一批打铁工匠,主要是客家大埔人以及少数福建永定人,终日叮叮当当敲打不息,打造刀斧等器具。打铁街路口有一化粪池,每天可见 36 门车(当时载着 32 格粪桶的青色大卡车)将古晋市区各地收集回来的粪便运到这里处理。此外,当时古晋市区野狗数量多得惊人,经常袭击路人,市议会工作人员被迫出动捕捉野狗,并将这些野狗带到打铁街来宰杀。打铁街上还有一座宰猪场,当时住在邻近的兴化渔村(网寮)者经常在午夜时分,听见从宰猪场传来猪只待宰时的凄厉叫声。打铁工匠们后来迁居民达华渔村,而今天的打铁街已然建起几栋高级公寓,并且被辟为沿河大路。【蔡羽】

情愿走过038 | 简单的华丽

开斋节时,跟朋友约了去看灯饰。出入砂拉越河两岸的马来干榜,穿越曲折小道,传统村屋和现代化宅第交错,干榜和以前不一样了。当然,我们也无法找回小时候 开斋节看灯饰的感觉,干榜已经没有几户人家在用油灯,多以电灯泡取代。唯一不变的,是村屋依然色彩斑斓,也依然一派悠闲。这里的华丽,还是有用心之处,与 城里那些钞票堆砌的华丽不同。【蔡羽】

古晋老街美食档案064 | 琼香(Chin Siang)

地点:露天巴刹( Open Air Market) 开业:1963年 业者:海南人 推荐:海鲜炒煮 琼香的茄汁粿条值得推荐,香浓的勾芡与炒得镬气十足的果 条,令人回味。 入口香酥的海南排骨王。 胡椒猪肚汤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海南传统菜色。 很下饭的海南猪肉。 只要在食肆看见“琼”字,几乎可以肯定那是海南人的档口 。 琼香传承三代,从早期卖海南咖哩鸡饭,到今天转型卖海鲜 煮炒。

五金咖啡

这些年来,旅行的脚步越来越慢,对那种赶景点式的安排特别不以为然。我喜欢带着相机乱钻,有时跟当地人说上几句。即使小迷路也无所谓,兜上两圈还是可以找到出路。这种随性走路,时常撞见惊喜,收获很多。 朋友沐松是建筑师,知道我喜欢老街,去年也背着相机,陪我在新加坡老街区走转。我们特喜欢小印度,那些色彩缤纷的老店,以印度人为主却掺杂其他种族文化的街头风情,空气里还浮荡着五味杂陈的香料气味,很有意思。 走了大半天,唇干舌燥之际,正需要一个停留的空间,消化旅途上发现的情绪。我的设计师朋友鱼准时来电,说了句我爱听的话:走,喝咖啡去! 我把电话丢给沐松,由他们两位沟通地点。随后跳上车子,觉得只不过转了几圈,沐松指着一家五金店说到了。我楞了一下,百思不解。待走到店门口,咖啡香袭来,我就明白了。 这里是“再成发五金”。没错,这本来是一家老五金店,店面维持战前建筑风格,老招牌依然高高悬挂,旁边的货仓大铁门也保留下来,从外表看十足十就是五金店。玄机在里面——已经改装为个性咖啡馆,还附有咖啡工房。 推门而入,门把是铁的。选择靠墙的座位坐定,墙上一面窗,装置粗铁花。窗的另一边,三五成群正在上咖啡课的学员。店里的桌椅,风格简约,桌脚椅脚也是铁 的。另一扇大墙,还有个从天花板落地的大铁架,铁架上摆些陈设品和代售的咖啡产品。流理台居中而立,泡咖啡准备糕点都在三角形的空间里进行。天花板上还外 露着巨型钢铁横梁,几盏已然改装为电灯的老汽灯挂下来,实用又美观。咖啡馆外,有另一座建筑,估计过去是仓库,现在摆放几台大机器,应该是烘焙、磨豆机之 类。 在咖啡馆各处走了一圈,觉得挺有意思。咖啡和铁,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咖啡馆营造舒适的环境,却也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本五金店店面和仓库的格局,这种混搭有特色也有趣味。休闲的咖啡是软,五金是硬,软硬就在设计师的巧手下共处一个屋檐下。 鱼问:满意吗? 我笑答:很喜欢呵! 她得意的笑:我就知道......(图文 / 蔡羽)   这看似五金店,其实不是。 粗铁花背后,学员们在上咖啡课。 “必须喝咖啡”..... 看仔细了,里头不卖五金! 咖啡师与糕点师正在忙碌着。 摇身一变成电灯。 很“五金”的门把。 铁橱之下,享受一杯咖啡。 不点破的话,这门面毫无

枯荣影集035

生命里充满假象,千万别在假象里自大。 (摄影地点:Bishopgate Street Kuching 古晋下横街)

古晋笔记 | 战后昔加玛

今天的昔加玛大路,早年乃昔加玛河,是砂拉越河的其中一条支流,大约绵延至盟都路。过去这里是诏安人聚居的地方,有很多养猪人家。早年,本区的地产主要掌握在两个大地主手上,一位是诏安人田考,另一位则是潮州人郭锡逢。郭锡逢是继田考之后,在上世纪30至50年代期间,大量收购昔加玛、福州第二路一带的大 片地段。二战后的1950年代,郭锡逢开始规划这些地段的发展,首先在昔加玛建了4排老店,自此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他也将其地皮分割成小片,以廉宜的价格及免息分期付款的方式,售卖给当地人,帮助很多人得以拥有本身的地皮,用以居住或从事农务。也因此,郭老一直享有很好的口碑,是倍受尊敬的慈善家,许多受其恩惠者至今一听闻郭老大名,仍竖起大拇指称赞其仁风义举。【蔡羽】

• 古晋咔嚓 • 无论你爬得多高,光阴始终不等人。

图 > 汉阳街 Khoo Hun Yeang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