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13的博文

• 古晋咔嚓 • 无瑕的天空,才有高度,才能望远。

图 > 高塔食坊 Open Air Tower

33 | 2013年,福建。

福建和台湾在历史上关系密切,在泉州就有这样一座“闽台缘博物馆”以此为主题。闽台缘博物馆竣工于 2006 年,总投资 1.8 亿元,占地 154.2 亩,从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角度来记录中台渊源与关系。闽台缘博物馆里的展览主题,主要由“远古家园”、“血脉相亲”、“隶属与共”、“开发同工”、“文脉相承”、“诸神同祀”、“风俗相通”七个部分组成。(摄于闽台缘博物馆)

古晋笔记 | 老情怀 • 把山和海借过来用一用 > 马吉街(Market Street)

华人注重风水,尤其生意人更是如此。为了挡煞消灾,华人店家一般都会在店屋内外,做一些风水布局,最常见的就是“山海镇”和“泰山石敢当”。“山海镇”的图样是这样的——以八卦太极图居中,南北各安日月,中间画上三山五岳,四周则是五湖四海。这是古人利用“石敢当”的化煞原理,借山、海的力量,镇制门前风水的冲煞,具有移山排海和阴阳颠倒的功效,指的就是化凶为吉。“石敢当”又是何方神圣?根据资料,“石敢当”的出处有好多不同的说法。一说他是五代时的大力士,在战争中护主战死;一说古代认为中国东岳泰山之石具有灵性和神力,汉武帝曾经将泰山石用于皇宫中辟邪,自此泰山石就被人格化,被取名“石敢当”,又称“石将军”;一说“石敢当”就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他善战而且多智谋,战无不胜,有扭转乾坤的本事。风水学问,传承千年,而且传遍全世界,套一句老话——信不信由你。走老街,看老建筑,建筑上的风水布局,也是文化遗产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特别说明一下,图中店墙上的“山海镇”,其实在三字之下画有图,只是年代久远而模糊了。[蔡羽]

32 | 2013年,福建。

在千年古刹里,有一种岁月淬炼出来的静谧,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让人静心。泉州开元寺看尽历朝历代的繁华和衰亡,无论时局好坏,始终在精神上庇护着泉州人。今天的泉州,是世界级都会,开元寺屹立的闹市中,寺墙内外,俨然两个世界。但是,像泉州这样热闹喧哗的都会,还有一方静心的所在,其实是幸福的。(摄于泉州开元寺)

古晋笔记 | 脉搏 • 慈善家的典范 > 古晋中华第一中学(Chung Hua Middle School No. 1)

走入一中校门,往右边看,就看见一座郭公纪念碑。随着年代日久,很多人记得郭公就是慈善家郭锡逢先生,是一中校地的捐献者,却可能不太确切知道郭公的生平。郭锡逢先生是潮州人, 1898 年生于古晋,却在 10 岁时一度回到中国故乡居住了几年。 17 岁时,他回到古晋,在父亲的京果店里帮忙,几年后于甘蜜街自创瑞发成宝号,也经营京果和土产生意。郭公是一位有远见的生意人,在大家对地产业兴趣缺缺的年代,他却窥见这个行业的潜能,开始收购地皮,同时进军建筑业。从 30 年代到 50 年代期间,郭公俨然已经是古晋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在实加玛、福州第二路乃至浮罗岸等地,都坐拥大批地皮。郭公的长袖善舞,固然表现出色,然而最令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善举。除了捐助一中校地一事,其实他也多次出借名下产业,作为中华学校和中中分校校舍之用。 30 年代中,浮罗岸的中华学校由于经费短缺,一度面临停办危机,郭公知道后,就以一己之力,接手把学校办下去。除此之外,他负责承建实加玛的四排双层店屋,并把其在当地的地产,以极廉宜甚至免息分期付款的方式,租或卖给原本租住在当地手头比较吃紧的农户,助人无数。听闻郭锡逢先生也是武林高手,其乐于助人的善举,或许正是武林中称誉的“义气”。这样一位慈善家,值得后代学习,因而当初将郭公纪念碑设立在砂拉越华文最高学府这个决定,意味深长。[蔡羽]

古晋笔记 | 老活力 • 花园里的英雄遗迹 > 砂拉越回教博物馆(Sarawak Islamic Museum)

砂拉越第一间政府办的马来学校,可以追溯到 1881 年在干榜爪哇( Kampung Jawa ,今天的比南利路 Jalan P.Ramlee )的詹姆士布洛克马来学院。这座学校在 1930 年改为马来伊斯兰学校( Madrasah Melayu ),以开办成人黄昏班为主,用以培养更多马来教师,以解决当时的师资荒。 1992 年,这座建筑物被规划为回教博物馆。在这座回教馆前的小花园,有一片墓碑,其实大有来头。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代白人拉者威纳查尔斯布洛克有意将砂拉越让渡给英国,随即在民间掀起反让渡的运动。 1946 年 7 月 1 日,砂拉越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反让渡运动却没有因此停止。 1949 年 12 月 3 日,第二任殖民地总督司徒华( Sir Duncan Stewart )在诗巫进行巡视访问,与民众进行近距离接触。当司徒华走到 17 岁的罗斯里( Rosli Dhoby )面前时,他和同伴假装要和总督合照,就在同伴举起相机欲拍照时,罗斯里就出手刺了司徒华一刀。事件发生后,罗斯里和同伴即刻被捕,司徒华则被紧急送往新加坡抢救,一周后不治。罗斯里是诗巫人,原为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年轻诗人,是反让渡运动的活跃地下份子。他的刺杀行动,在英国引起震惊,最终在 1950 年 3 月 2 日被处死,草草埋葬在古晋监狱内。马来西亚成立后,罗斯里的地位才被平反,当局在其葬身处设立墓碑。 1996 年 3 月 2 日,罗斯里的遗骸迁回诗巫安葬后,原有的那块墓碑则被置放在回教博物馆,以为纪念。[蔡羽]